萧条孤馆傍溪湄,榆柳阴阴绿满扉。
风挟水声长到枕,雨含林润欲侵衣。
一春客路情怀恶,千里家山音信稀。
争似高人乐幽隐,不知人世有危机。
萧条孤馆傍溪湄,榆柳阴阴绿满扉。
风挟水声长到枕,雨含林润欲侵衣。
一春客路情怀恶,千里家山音信稀。
争似高人乐幽隐,不知人世有危机。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再用韵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画面。首句“萧条孤馆傍溪湄”,以孤寂的旅舍位于溪边,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接着,“榆柳阴阴绿满扉”写出了窗外榆树柳树浓密的绿荫,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风挟水声长到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风声夹杂着流水声,直达诗人的枕边,显得格外清晰。而“雨含林润欲侵衣”则通过雨水渗透衣物,表达了诗人身处潮湿环境中,心境的落寞与愁苦。
“一春客路情怀恶,千里家山音信稀”直抒胸臆,春天的旅途让诗人情绪低落,远离家乡的遥远使他难得收到家人的消息,增添了思乡之情的沉重。
最后两句“争似高人乐幽隐,不知人世有危机”,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那里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纷扰更胜过自己当前的困境,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社会危机四伏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孤馆、溪流、风雨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思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我有紫霞想,梦游匡庐峰。
仙人凌绝顶,手掉金芙蓉。
芙蓉亭亭九天上,叠嶂腾腾涌波浪。
五色云中白鹿鸣,三更海底金鸡唱。
悬崖瀑布从天来,匹练倒界青天开。
高人似是陆脩静,邀我石磴行莓苔。
九江秀色可揽结,欲跨长鲸捉明月。
望断蓬莱青鸟书,琪花落尽无人折。
飞身上挹香炉烟,坐我九叠屏风前。
翻然拜手招五老,一笑彷佛三千年。
松风泠泠吹梦觉,鹤背高寒露花落。
早知此境隔尘凡,只合栖神向丘壑。
何人写此江上山,云山与我心俱閒。
明当会碾飙轮去,长谢时人竟不还。
淮阳老人读《周易》,风吹鬓丝人不识。
兴阑移席傍寒梅,双眼如猫对花碧。
天风毛骨江海仙,偶来花下同清缘。
凌云文采凤凰见,照室丹光龙虎全。
清琴调古无人续,且可开樽扫茅屋。
胎禽起舞和云谣,山月光于画楼烛。
炎精自天启,黄屋凌空开。
富贵归故乡,遂筑歌风台。
佳人弄瑶瑟,故老持金罍。
酒酣自击缶,浩歌何雄哉。
飒爽龙虎姿,旷荡风云怀。
顾谓万岁后,英魂尚归来。
回首望彭城,孤台亦崔嵬。
百战功不成,千载令人哀。
天厩名马不易得,凤臆龙鬐秋兔色。
圉官厮养十载余,云昔来自朝鲜国。
想当此马初生时,蛟龙降精雷雨垂。
房星夜堕水尽赤,云雾下绕灵风吹。
雄姿逸态真神骏,踠促蹄高双耳峻。
目光夹镜炯方瞳,汗血流珠腻红晕。
朝鲜得此不敢骑,覆以黄毡献赤墀。
乃知天厩尽龙种,如此万匹皆权奇。
令晨鞲出迥殊绝,扈从銮舆自超越。
朝趋远蹴交河冰,夕秣骄嘶蓟城月。
君不见骅骝肃霜古亦多,老不一试将奈何。
驽骀无力枉蹀躞,俗马有肉空嵯峨。
平生怜尔独遭遇,绣勒金鞍照琼署。
相期慎保不凡姿,万里长随六龙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