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徙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徒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徙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徒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雨后》,通过对雨后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首联"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写出了诗人因暑热而产生的不适感,以及在凉爽中找到创作灵感的情景,反映出诗人的敏感与才情。
颔联"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通过"岸巾"和"步履迟"的动作细节,描绘出诗人雨后慵懒的状态,流露出闲适与惬意。颈联"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借景抒怀,暗示雨后的清新自然激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新的感悟。
尾联"裴徊如自得,徙倚竟何为",诗人徘徊不定,看似自得其乐,却又疑惑自己的行为究竟为何,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接下来的诗句"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矛盾,以及坚守节操的决心。
最后两句"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以竹子象征高洁品格,表达出即使在官场失意,清贫的生活也能自我疗愈。"不遇徒成赋,归来亦漫辞",诗人感叹才华未被赏识,但仍不改归隐之心。结尾"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诗人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认为自然法则不会欺骗人,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雨后为背景,寓言个人心境,既有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体现了赵蕃诗风的清新脱俗和深沉内敛。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一到重来二纪馀,身閒方误昔迷途。
龙回涧合木长润,圣隐岩空峰转孤。
自放山林随处适,相逢云水有心无。
野僧见我犹生敬,我即休官祇旧儒。
豫章山川足灵气,天与四时滋万汇。
翘然双干秀一门,儒释殊科道无异。
一操经术游广文,一事瓶盂寻祖意。
功名生死两俱彻,论报君亲各无愧。
上人馀力擅风骚,三昧何妨间游戏。
穷愁肯学郊与岛,高瞻已能追晋魏。
文章妙处均制馔,不放咸酸伤至味。
少陵彭泽造其真,运斤成风有馀地。
眉阳老人文所宗,此语得之吾敢秘。
斯君向上踏玄关,奔逸绝尘那可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