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度岭赠闺人·其二》
《度岭赠闺人·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度携家此岭头,闺中秦越各欢愁。

无多骨肉贫犹别,不尽关山老更游。

玉枕频同新妇夜,红梅已谢故人秋。

平生踪迹希梁孟,欲把吴门作首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在山岭间的离别之愁,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首联“三度携家此岭头,闺中秦越各欢愁”点明了诗人多次带着家人经过此山岭,而每次分别都让家中人和自己心中充满了欢喜与忧愁交织的情绪。颔联“无多骨肉贫犹别,不尽关山老更游”则表达了即使家庭贫困,亲人之间也难舍难分;随着年岁的增长,行走在连绵的山路上,更添了几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颈联“玉枕频同新妇夜,红梅已谢故人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新妇夜”与“故人秋”的不同场景,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人与妻子共度的夜晚如同珍贵的玉枕般美好,而曾经盛开的红梅花如今已经凋谢,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往日情谊的消逝。尾联“平生踪迹希梁孟,欲把吴门作首丘”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梁孟的仰慕之情,同时流露出一种归隐之意,希望将故乡吴门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寄寓了对理想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时光、变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冠礼图

大宾初戾止,赞者相其仪。

主人迎入门,揖让共升阶。

铺筵在东序,栉纚为施笄。

降升授缁布,进客前致辞。

适房服玄端,爵韠亦从加。

幼志既云弃,成德斯慎之。

孝友其时格,多福由兹基。

努力永勿替,万寿以为期。

出房欲何之,南面示容体。

大宾降西阶,盥卒升正纚。

皮弁亲执之,乃申再加礼。

尔德苟能慎,威仪斯济济。

眉寿万斯年,受祉兹其始。

素积既阳阳,素韠还委委。

服之永无斁,夙夜斯敬止。

三加礼弥尊,欲使谕其志。

爵弁高峨峨,纯衣美而袲。

纁裳遵古法,韎韐非新制。

兄弟咸具来,孝友期无替。

厥德斯有成,礼仪兹既备。

甘醴受而祭,孔嘉昭尔字。

黄耇与台背,俾尔耆而艾。

天休永保之,克昌惟世世。

(0)

次闷城公馆

重门深院小廊偏,茗碗薰炉坐有毡。

犹忆荆湖山色好,望穷来路渺云烟。

(0)

次韵荅王宜安

好笃金兰自昔年,风标真象抑庵贤。

甲庚未论谁为长,糠秕应惭我在前。

绕郭云山多种玉,满池春水独栽莲。

兴观日诵诗三百,施济庭馀禄二千。

梦说事赊便筑野,希颜心苦耐钻坚。

名洲久著龙头谶,蓬岛仍栖鹤背仙。

会展谋猷资世用,肯将通介逐时迁。

高才定有高人识,大器端从大化甄。

白发慈闱凭养志,青云难弟况随肩。

中书太傅千年谱,武姥澄江万里天。

共学斯文空老大,巧逢新格谩颠连。

借巢恰似鸣鸠拙,揽镜羞争玉女妍。

勇尽敌场疑再贾,灰寒丹灶讶重然。

时当易辙聊凭轼,座有知音敢绝弦。

珍重交情怜鲍叔,尊严师道愧伊川。

虽存立雪寻常地,终欠吟风一二联。

肥遁向怀追汉绮,中兴今喜际周宣。

长歌宠赠能无和,报国微躯拟并捐。

(0)

拜舞能多喜不禁童颜朱绂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儿童续好音紫诰直从天上落香醪初向寿筵斟风吹幕动轻云捲矫首南山见碧岑

旌旆悠扬鼓吹明,翩翩舆马快新晴。

龙亭立处山增势,鸾诰宣时谷应声。

封号光华跻四品,义方辛苦忆平生。

每怜予季宁无见,今度焚黄礼又成。

(0)

寄李敬夫用其送行韵·其一

谪仙孙子莹冰清,七步踉蹡五字成。

心远独怜山水好,眼高浑看利名轻。

存身我已惭龙蛰,縻爵谁应和鹤鸣。

别酒半醒回首处,江风吹浪暮云平。

(0)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其三过市汊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