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鸳湖煮茶亭相传坡公三过遗址尚存》
《鸳湖煮茶亭相传坡公三过遗址尚存》全文
明 / 周兰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习习风清乞士家,十年三过斗名茶。

夕翻珠月分鸥浪,春试缥罂泛乳花。

剩见亭荒犹浦溆,却疑人在此蒹葭。

兹湖一借眉山重,品第堪从陆羽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鸳湖煮茶亭的景象与历史氛围,充满了对过往文人雅士的追忆与敬仰。首句“习习风清乞士家”,以轻柔的春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文人世界。接着,“十年三过斗名茶”一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文人对于品茗艺术的追求和热爱,通过频繁的造访,不断探索与交流,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

“夕翻珠月分鸥浪,春试缥罂泛乳花”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美景:珠月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鸥鸟在浪花中自由翱翔;而春天里,透明的茶壶中,乳白色的茶汤缓缓升起,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剩见亭荒犹浦溆,却疑人在此蒹葭”则将视角转向亭子的历史痕迹,虽然亭子已经荒废,但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作为文人聚会之所的痕迹。诗人似乎在想象中看到昔日文人在芦苇丛中谈笑风生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最后,“兹湖一借眉山重,品第堪从陆羽誇”两句,以“眉山”代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表达了对苏轼在品茶艺术上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此地因与苏轼有关联而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整首诗通过对鸳湖煮茶亭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寄托了对历史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作者介绍

周兰秀
朝代:明   字:淑英(列朝诗集作弱英)

[明]女。玉台画史扫叶山房石印本作兰芳,画史丛书本作兰秀。字淑英(列朝诗集作弱英)。吴江(今江苏吴江)周应懿孙女。孙愚公妻。其母沈嫒,著声香奁,兰秀秉其家学,雅善吟咏有餐花遗稿,山阴王端淑称许之。工绘事,善写竹。《档李诗系、孙氏家乘、清画家诗史》
猜你喜欢

琵琶泓

晋城出郭十里馀,嫩柳山花满岩麓。

苍苔蹭蹬步亦艰,百丈悬崖挂层屋。

老僧正睡门不闭,习习阴风起幽谷。

耳聩不闻琵琶声,但见一泓春水绿。

(0)

曹州道中二首·其一

天旱久不雨,四郊多狂风。

萧萧班马鸣,落日大野中。

君子守宫廷,至乐圣所同。

喟予不逢辰,足迹道里重。

(0)

晚风

晚风吹月上天涯,一夜光寒独自知。

始信花开俱有意,可言云淡独无思。

(0)

晨起祠先农道中

更阑烛花低,呼童起视夜。

问夜如何其,露落月未谢。

皇帝共神明,朝燕或为罢。

多仪礼有敬,少怠刑无赦。

今兹先农飨,上意在耕稼。

驾言投明起,不敢私安暇。

马蹄踏冰雪,雾露湿鞍马。

寒林月中影,十里开图画。

灯火望坛场,冠裳出次舍。

锵洋响金石,馨香纷彝斝。

百年礼乐中,万事无杂霸。

昏冥久尘土,今日闻韶夏。

心知至诚通,自可膏泽下。

清风吹菽麦,绿阴密桑柘。

人家实仓廪,得以时婚嫁。

四夷共安富,兵偃祭类祃。

山川百神宁,天子乐无假。

敢后秋冬报,还见击鼓御。

顾予真缺然,何以补漏罅。

尚堪逐农樵,击壤歌圣化。

(0)

咏泰山

万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都因敦厚大,不是险㠊高。

顶衬天地愁,根盘野□牢。

坎离分背面,明月转周遭。

仙馆鸾朝舞,神亭鬼夜号。

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

东渭藏阴重,西秦抱势豪。

龙蛇藏隙穴,草木立毫毛。

陕谷三升土,黄河五尺壕。

暂登临日观,直下钓灵鳌。

(0)

司马太史庙·其二

著书虽已先三史,论道如何后六经。

因雪李陵为国士,岂期武帝有宫刑。

丛生荆棘迷坟冢,旧画龙蛇照庙庭。

为览遗文来一奠,不知何在子长灵。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