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郑德进四首末首专述鄙怀·其三》
《次韵答郑德进四首末首专述鄙怀·其三》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白社逢秋日,青山隔暮云。

风雷成索处,城市便离群。

无计深投辖,何缘细倒樽。

有时勤访戴,谷口道常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的复杂情感。首句“白社逢秋日”,以“白社”点明环境的清幽,秋日则暗示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青山隔暮云”一句,通过青山与暮云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山色的壮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隔阂感。

“风雷成索处,城市便离群”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风雷的交响比作连接城市的绳索,形象地表达了在自然力量面前,城市社会的联系变得脆弱,仿佛被无形的绳索割裂,强调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

“无计深投辖,何缘细倒樽”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无法深入参与社会活动、无法享受饮酒畅谈之乐的无奈与遗憾。这里,“投辖”典故出自《汉书》,原指留客之礼,此处反用,意为无法留住时光或朋友,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社交生活的渴望。

最后,“有时勤访戴,谷口道常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中,“访戴”典出《世说新语》,指的是拜访好友,体现了诗人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谷口道常尊”则可能暗喻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友情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游碧落洞

昔经龙洞看飞泉,疋练穿岩落半天。

今日挈家来碧落,萧然秋色满晴川。

(0)

灯夕

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

璧月当天星纬少,珠帘排户乐声长。

非缘风景今殊昔,自是情怀老不狂。

赢得安禅心似水,碧琉璃照佛龛旁。

(0)

题常山店壁

迢递投前店,飕飗守破窗。

一灯明复暗,顾影不成双。

(0)

访刘山人隐居

步入山回处,茅櫩隐士家。

远峰奔渴骥,曲径袅修蛇。

纯翠千茎竹,交红一架花。

客来费清供,汲水自煎茶。

(0)

台城路/齐天乐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0)

壶中天慢/念奴娇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

国艳天香相竞秀,琼苑风光如昨。

露洗妖妍,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

春浓如酒,五云台榭楼阁。

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

两世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

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落。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