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杂兴六首·其二》
《冬日杂兴六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水落桥痕在,沙乾岸草枯。

霜馀槐老壮,风际竹清疏。

啄木高逾响,鹡鸰飞且呼。

二年亲友绝,惟有对禽鱼。

(0)
翻译
水面下降后,桥的痕迹依然可见,沙滩上的沙子变得干燥,岸边的草木也已枯萎。
秋霜过后,槐树显得更加苍老而挺拔,竹林在风中显得稀疏而清新。
啄木鸟的叫声在高处回荡,更为响亮,鹡鸰鸟一边飞一边呼唤同伴。
已经两年没有与亲朋好友相见,只剩下我独自对着禽鸟和鱼儿。
注释
水落:水面下降。
桥痕:桥的痕迹。
沙乾:沙滩干燥。
岸草枯:岸边草木枯萎。
霜馀:秋霜之后。
槐老壮:槐树苍老而挺拔。
风际:风中。
竹清疏:竹林稀疏清新。
啄木高逾响:啄木鸟叫声在高处回荡。
鹡鸰飞且呼:鹡鸰鸟边飞边叫。
亲友绝:与亲朋好友断绝联系。
对禽鱼:独自面对禽鸟和鱼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开篇“水落桥痕在,沙乾岸草枯”两句,以淡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河岸的萧瑟景象,水落下去了,桥上留下的痕迹昭示着时间的流逝,而河岸上的砂子干涸,野草也已枯黄。

接着,“霜馀槐老壮,风际竹清疏”两句,则写出了冬日树木的坚守与竹子的清婉。霜冻后的槐树依旧显得雄壮有力,而被风吹过的竹子则发出清脆的声音。

“啄木高逾响,鹡鸰飞且呼”两句中,“啄木”即啄木鸟,它在高处啄食声响四溢,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鹡鸰飞且呼”的“鹡鸰”指的是一种小型水鸟,它们在空中飞翔时发出了呼唤声,这两句交织出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

最后,“二年亲友绝,惟有对禽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时间流逝已久,亲朋好友都已离散,只剩下对着鸟兽发声,这种交流成为了诗人唯一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断绝的感怀,展现了诗人在冬日里孤独而又坚韧不拔的情怀。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饯光禄两张卿退居

江上筑台遗世尘,堂上虚白见天真。
丹心许国平生事,皓道还家自在身。
水树芬馨怜茝蕙,雪轩颜色爱松筠。
清时解绂端荣佚,不独贤哉咏古人。

(0)

紫霄亭

半空烟雨有无间,碧玉屏开四面山。
我欲紫霄亭上望,吹笙人去几时还。

(0)

天台陈石居出乃祖梅隐先生遗稿其序中所载与

临文增太息,复见此人不。
义重千金诺,身轻万里游。
好诗今寡和,壮志古难酬。
一盏梅花露,年年荐陇头。

(0)

题清溪神女祠

生居万山中,二年依泽国。
偶於坐曹暇,聊欲访禅默。
再拜神女祠,劈山定何术。
上有琳宫岩,作论期破惑。
只今澄潭中,异影眩莫执。
泉源入幽窈,蛾眉如可及。
吾闻大地下,出没水中日。
胡为二魶鱼,欲归犹未得。
变化乘云雷,那能系不食。
山深风竅号,天寒日车急。
寄语龙宫君,安稳藏故穴。
近来托怪多,勿遣容易测。

(0)

翠蛟

远岫参横滃白云,一声雷震出天门。
恍然身在龙头上,笑引庄生五石樽。

(0)

假字吕叔恭游中隐岩无名洞坐客鄱阳朱国辅云

护田绿水转山樊,滴翠群峰列巨杉。
洞外僧蓝侵斗汉,涧边人迹隔仙凡。
深深云谷春常在,寂寂松扉夜不缄。
此处得名爰自我,要须题作吕公岩。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