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御制中和》
《奉和御制中和》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0)
注释
佳节:节日。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令甲:春季的第一个月,古时以干支纪月,甲为第一个月的代称。
天渊:天空与大地。
绿浪:绿色的波浪,形容春天的景色。
仙杏:神话中的仙人所种的杏树。
丹荣:红色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繁荣。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第五个节气,动物开始苏醒。
莺:黄莺,一种春季常见的小鸟。
云谣:云端的歌谣,比喻天籁之音。
汉曲:古代中国的音乐,尤其是汉代的音乐。
新声:新的音乐旋律。
翻译
佳节正值春天的最后一天,节日名称特别显眼。
天空和大地仿佛在绿色波浪中摇曳,仙杏树开出红色花朵显得格外娇艳。
冬眠的动物即将被春雷唤醒,高高的树枝上已经开始有黄莺歌唱。
优美的歌声从云端传到地面,古老的汉乐融入了新的旋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喜悦的心情。首句“佳节更春晦”表明时值佳节,春光更加迷人;“长标令甲名”则指的是长长的花枝和著名的花卉竞相辉映,显示出诗人的骄傲之情。

接下来,“天渊摇绿浪”描绘了天空中波涛翻滚般的绿意,这里的“天渊”指的是高远的云端,给人以无垠的想象空间;“仙杏吐丹荣”则是说美丽的花朵盛开,其色彩鲜艳如同仙果一般。

中间两句,“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通过对春日动物活动的描绘,传递了生机勃勃的节气感。这里的“连鼓”可能指的是蝉类昆虫初次鸣叫的声音,即将来临;“惊蛰”则是古人用以表示春天到来的象征;“高枝已变莺”表明树木已经长出了新芽,鸟儿在高处歌唱。

最后两句,“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诗人通过对云间传言和古曲的描绘,表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情怀。这里的“云谣”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美好传说;“传下土”则是这些故事深入人心;“汉曲被新声”则意味着旧有的音乐形式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状态的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寒衣词

寒衣裁已定,非是妾疏慵。

有线无针引,教妾何由缝。

(0)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其四

南方应有未招魂,去国离家见白云。

自恨频年为远客,不知何地更逢君。

江鲜野草桃花饭,宝髻香娥翡翠裙。

今日春光吟不见,病煎愁绪转纷纷。

(0)

淀心亭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

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

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0)

村居·其二

少小存微尚,曾为列国游。

自知怜俊杰,不敢谒诸侯。

佩剑空藏匣,题诗屡上楼。

翻嫌淮水妇,一饭向人投。

(0)

涧上访徐昭法

君子居涧上,萧条罕人迹。

闭户三十载,亲旧多閒隔。

咏歌怀古人,笔墨聊自适。

我从远方来,叩门访幽寂。

主人感旧游,招邀入方宅。

殷勤慰久离,开尊坐孤石。

酒尽复弹琴,弦悲声更迫。

秋霜忽满堂,凄风动门席。

主宾相顾盼,但为长啧啧。

(0)

独坐柬罗颢甫胡大灵·其二

明月照衣带,松风吹我怀。

何必饮美酒,兹事亦殊佳。

纷纷复纷纷,多恐与吾乖。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