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
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
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
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
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
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
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太和山游览道院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
首联“谷转迷丹洞,山分出石关”,以“谷转”、“山分”描绘了山中曲折幽深的路径,以及由自然形成的石门,暗示着通往神秘之地的门户。这里的“丹洞”可能指的是道教修行的圣地,隐含着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探索。
颔联“人疑骑鹤至,客似御风还”,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骑鹤”,源自《列仙传》中的故事,指仙人乘鹤飞翔;二是“御风”,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自由自在地飞行。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般道院的向往,以及自己仿佛已经超脱尘世,与仙人共游的幻觉。
颈联“天乐行相引,琪花坐可攀”,进一步渲染了道院的神秘与美好。天上的音乐引领着人前行,而“琪花”则象征着仙界的珍奇之物,可以触手可及。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道院环境的清幽与华美,也寄托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世俗的愿望。
尾联“松间拜真老,从此谢尘寰”,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归宿。在松树掩映的道院中,遇到了真正的高人,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指导。这不仅是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最后一句“从此谢尘寰”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道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方春爱行役,因与陶嘉候。
燕尾碧相袭,鸭头青始皱。
轻风怜舟师,为我来往奏。
收帆杨柳色,沽酒夕阳堠。
有友四五人,倾觞如悬溜。丝鲙出网鲜,乳臇伏巢?。
扶兴端互起,谋欢策争售。
问余倾玉山,应须堕月后。
頫仰人间世,所得良不偶。
江南芳欲齐,淮北绿初抽。
曾是一水隔,候至物不周。
回风荡枉渚,落日多惊流。
榜人告宵征,剌剌生百愁。
去棹若攀崖,来帆如赴湫。
大小各有营,贵在中所求。
庶卉趣春阳,枯荄亦怀柔。
兹请苟未谐,何以返故畴。
没为九原愧,存为高堂忧。
亦知鬒畏素,遘此不能休。
步出城西门,雕甍横周络。
业篁上迫天,菱藕弥陂泽。
问是谁家墅,居人答相错。
春卉依都尉,秋条属金吾。
问姓良欲陈,后主恐复殊。
所遇多故物,百岁人焉俱。
贫富生丑好,来往为亲疏。
茫茫任宇宙,何用竟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