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车马喜相投,高谊应怜水石幽。
珠浦波光摇远树,玉山云气过高楼。
笑移杖履同三径,怅望风烟恨九州。
知为苍生须强起,林泉安得遂身谋。
衡门车马喜相投,高谊应怜水石幽。
珠浦波光摇远树,玉山云气过高楼。
笑移杖履同三径,怅望风烟恨九州。
知为苍生须强起,林泉安得遂身谋。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答赵藩参》描绘了一幅友人来访,共赏山水之景的画面。首句“衡门车马喜相投”写出了主人对赵藩参来访的喜悦,衡门简陋却能引来贵客,足见友情深厚。次句“高谊应怜水石幽”赞美了赵藩参高尚的品格,他欣赏的是自然的宁静与幽深。
“珠浦波光摇远树,玉山云气过高楼”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光山色,如珍珠般闪耀的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远处的树木,而玉山的云雾则缭绕于高楼之上,显得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笑移杖履同三径,怅望风烟恨九州”转而表达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的情景,笑声中透露出闲适,然而“怅望风烟恨九州”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显示出诗人的责任感。
最后,“知为苍生须强起,林泉安得遂身谋”表达了诗人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即使心中向往归隐山林,但为了百姓苍生,也必须振奋精神,不能只顾个人的隐逸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友情的欢愉,又有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黎民表作为士大夫的胸襟。
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人畏朔风声,我闻独宽怀。
岂不知凛冽,为自中山来。
端叔天下士,淹留蹇无成。
去从中山辟,良亦慰平生。
与君英妙时,侠气上参天。
孰云行半百,身世各茫然。
当时儿戏念,今日已灰死。
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
骎骎岁遒尽,淮海归无期。
功名良独难,虽成定奚为。
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
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