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
有臣曰种蠡,实与同难艰。
终酬会稽耻,列国不敢干。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
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
属镂一朝至,身与名俱残。
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
自古身不退,多为世所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越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越王勾践复仇雪耻的故事。首句“越王念吴役,寝兴常不安”表达了越王对吴国战争失利的深深忧虑和悔恨。接下来,诗人提到忠臣文种和范蠡,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困苦,最终帮助越王洗雪了会稽之耻,使得列国不敢再侵犯。
“智者见未兆,愚夫暗前观”暗示了智者如范蠡能洞察先机,而文种则未能及时领悟形势变化。范蠡选择离开,泛舟江湖,象征着他的淡泊名利和深思远虑。“清辉照四海,秋月耿云端”描绘出范蠡隐居的宁静与高尚,与文种的结局形成对比。
“种也竟不悟,处之若无难”批评文种未能像范蠡那样预见未来的危机,当属镂兵临头时,他失去了自我保全的机会。最后两句“兔走猎狗悲,鸟尽良弓闲”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世事变迁,英雄末路的哀叹。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人们要懂得进退之道,以免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