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初晴麦气凉,西郊芳草遍春光。
舞回波影流偏驻,歌飏杨风絮更狂。
士女行缠金屈膝,少年飞鞚紫游缰。
谁怜散吏容疏放,岁岁看花大道旁。
宿雨初晴麦气凉,西郊芳草遍春光。
舞回波影流偏驻,歌飏杨风絮更狂。
士女行缠金屈膝,少年飞鞚紫游缰。
谁怜散吏容疏放,岁岁看花大道旁。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雨后初晴,麦田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西郊的芳草在明媚的春光中铺满大地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宿雨初晴麦气凉”,开篇即以清新之感引入,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麦田中弥漫着凉爽的气息。“西郊芳草遍春光”,接着描绘了西郊的广阔景象,春光普照下,芳草萋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舞回波影流偏驻,歌飏杨风絮更狂”,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水波在舞动时留下的光影似乎在停留,而歌声在杨柳风中飘扬,柳絮随风狂舞的场景,充满了动态美。
“士女行缠金屈膝,少年飞鞚紫游缰”,这里描绘了人们在游玩时的欢乐场景,士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屈膝行走,少年则骑着马儿,驰骋在田野间,紫色的马缰绳在阳光下闪耀。
最后,“谁怜散吏容疏放,岁岁看花大道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感慨,虽为散官,却能自由自在地欣赏春花烂漫,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色和人们游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闲适,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
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
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
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
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
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
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
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
击碎珊瑚树。为留春、怕春欲去,驶如风雨。
春不留兮君休问,付与流莺自语。
但莫赋、绿波南浦。世上功名花梢露。
政何如、一笑翻金缕。系白日,莫教暮。
苍头引马城西路。趁池亭、荻芽尚短,梅心未苦。
小雨欲晴晴不定,漠漠云飞轻絮。
算行乐、春来几度。鞭影不摇鞍小据。
过横塘、试把前山数。双白鹭,忽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