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峰江上晓不见,指点先烦楖标条。
却望苍崖寻折干,偃松梢重压龙腰。
数峰江上晓不见,指点先烦楖标条。
却望苍崖寻折干,偃松梢重压龙腰。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怀古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数峰江上晓不见”,以清晨江面的朦胧景象起笔,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指点先烦楖标条”一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指点,引出对特定景物的关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却望苍崖寻折干,偃松梢重压龙腰。”这两句进一步展开,将视线转向山崖和松树,通过“却望”、“寻”、“折干”、“偃松”、“龙腰”等词,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和自然的壮丽。这里,“折干”可能是指树枝因重压而弯曲,形象地描绘了积雪之重,同时也隐喻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偃松”则展现了松树在雪压之下依然坚韧不拔的姿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顽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怀古的情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春空梦寂。又一帘翠羽,香绣苔迹。
换了年韶,依旧伤心,怕过踏青时节。
天涯不恨无芳草。恨去马、玉鞭飞疾。
盼画堤、柳眼多情,只是少年堪惜。蘋迹丝风袅袅。
縠纹起、绉水都似愁碧。
天远青山,人远青楼,怅望暮云无色。
罗窗便有销魂意,奈薄暝、絮烟堆积。
待十年、杜牧重来,鬓影也应萧瑟。
君从何处来,遗我明月珠。
明珠亦何为,可以照光仪。
光仪君不顾,照之令心悲。
君从何处来,遗我绿绮琴。
琴声亦何为,可以扬芳音。
芳音君不听,弹之伤我心。
君从何处来,遗我紫鸶笙。
鸶笙亦何为,可以扬清声。
清声君不聆,吹之感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