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年,偏觉漏喧人醉。星毬高揭,是星娥手缀。
千树宝华,宁让六宫剪采。幽欢刚趁,密传诗迷。
走过红桥,第三条、忽复会。踏歌声里,听搔头玉坠。
明月暗尘,搀入暖香寒翠。为伊耽搁,梅花清睡。
今夕何年,偏觉漏喧人醉。星毬高揭,是星娥手缀。
千树宝华,宁让六宫剪采。幽欢刚趁,密传诗迷。
走过红桥,第三条、忽复会。踏歌声里,听搔头玉坠。
明月暗尘,搀入暖香寒翠。为伊耽搁,梅花清睡。
这首《传言玉女·上元》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浪漫氛围。
开篇“今夕何年,偏觉漏喧人醉”,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点明时间是元宵佳节,夜深人静之时,却因节日的热闹而显得格外喧嚣,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节日气氛。
“星毬高揭,是星娥手缀”运用拟人手法,将繁星比作仙女之手编织的珠球,形象地描绘了星空的璀璨,增添了节日的神秘与浪漫色彩。
“千树宝华,宁让六宫剪采”赞美了元宵节装饰的华丽,千树万树挂满灯彩,光彩夺目,不亚于皇宫中的装饰,体现了节日的盛大与繁华。
“幽欢刚趁,密传诗迷”描述了人们在节日中享受的欢愉,无论是私下里的小聚还是街头巷尾的热闹,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甚至有些诗句在人群中悄悄流传,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走过红桥,第三条、忽复会”写出了人们在元宵节游走于灯火辉煌的街道,偶遇熟人的情景,增加了节日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踏歌声里,听搔头玉坠”描绘了人们在踏歌起舞时,耳边传来女子轻轻搔头的声音,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元宵节的欢快与和谐。
“明月暗尘,搀入暖香寒翠”通过对比明月与尘埃,暖香与寒翠,营造了一种既明亮又朦胧的意境,表达了对元宵节夜晚的独特感受。
“为伊耽搁,梅花清睡”最后以“伊”指代某人,可能是心爱之人,也可能是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因节日的欢乐而暂时忘却日常琐事,沉浸在美好时光中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结束后,人们可能会陷入短暂的宁静与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与人们的欢乐心情,既有对节日景象的直接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