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苍龙护野桥,桃源去路觉迢迢。
空斋初下徐生榻,老树犹悬巢父瓢。
砚洗池塘将月溷,茶烹竹叶和云烧。
当年羽翼谋臣计,黄绮何曾为汉招。
笑看苍龙护野桥,桃源去路觉迢迢。
空斋初下徐生榻,老树犹悬巢父瓢。
砚洗池塘将月溷,茶烹竹叶和云烧。
当年羽翼谋臣计,黄绮何曾为汉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首句“笑看苍龙护野桥”,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山中苍龙守护着乡间小桥的画面,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
“桃源去路觉迢迢”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暗示了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归宿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空斋初下徐生榻,老树犹悬巢父瓢”,通过对比空寂的居室与老树上悬挂的渔夫瓢,营造出一种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砚洗池塘将月溷,茶烹竹叶和云烧”,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山居的生活场景,通过洗砚池塘映月、煮茶竹叶与云烟交织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沉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当年羽翼谋臣计,黄绮何曾为汉招”,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度相结合,表达了对古代贤士不为权势所动、坚守自我品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品格的崇敬,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佳作。
非蛟非龙奚为耶,杳霭是蛇或非蛇。
躯如三丈中庐栋,声如二尺单夫车。
汹涌西来复南去,激碎满川波浪花。
尔等陆产殊水产,亦有水产非其家。
平生康庄在菅莽,胡乃出没同鱼虾。
无何变化不俄顷,野鸭凌乱扬风沙。
向来鳞甲渺烟雾,但见浦溆连蒹葭。
立凭石树踏莎草,堤前堤后听虾蟆。
南山之趾西湖腹,是日有物横空拿。
一爪二角色纯黑,乱云奔走相谽谺。
得非此物即此蛇,是否恍惚空喧哗。
虹腰馀飞雨脚断,夕阳半阁西山斜。
集英殿下识乃翁,遗爱楼前又识侬。
参差两纪短一载,伏想鬓发秋蓬蓬。
道阻且脩不可见,何喜老兄相会逢。
老兄颜色清而丰,娟娟秋水开芙蓉。
铁瓮城头拭硎刃,晚榜咫尺春旗红。
觚棱金爵面成背,半帆楚月迎淮风。
相思江西子王子,寻盟来与白鸥同。
江莎浓澹俄一再,庾楼却倚庐山峰。
吾宗乃有此豚犬,掩鼻急趋风露中。
老兄久厌臭来逐,是行不复尘相蒙。
亦欲柁牙把船尾,琵琶洲上携手吟青枫。
向君官升今复滁,十年两地无此儒。
喧啾蹇吃方一区,君自鹄白渠自乌。
士安门人有挚虞,斯文灰冷今复苏。
胸次与古真合符,鄙夫濩落世所无。
逃禅政自萦瓠壶,岂有笔力凌三都。
老伧人方笑玄谟,愧君清坐客歌呼。
君才如鲁我则邾,气味莫间沂与洙。
甲辰虽俱那得如,苍髯直干霜不枯。
归来破屋从绳枢,飞腾付君吾敢谀。
匆匆一席地,劳子数追寻。
厚意嗟虚辱,衰年愧不任。
高怀元淡薄,妙语不崎嵚。
老桧千寻直,寒泉百尺深。
世方憎落落,吾自畏骎骎。
生计贫非病,羁穷古亦今。
未须悲龃龉,直可付呻吟。
谁复明兹事,深思话此心。
空垂老任钓,莫辩伯牙琴。
试采南山蕨,同君洁釜鬵。
衰老何萧索,亲朋半别离。
未终梅室语,已赋竹堂诗。
恶况吾方剧,来书子勿迟。
寒藤绾蛇蚓,相记待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