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士发乎至诚,考昭代名贤,共仰遗风同纪阮;
变法难于戡乱,数湘中诸老,谁知今日有曾胡。
爱士发乎至诚,考昭代名贤,共仰遗风同纪阮;
变法难于戡乱,数湘中诸老,谁知今日有曾胡。
此挽联以深情厚谊开篇,赞颂张百熙先生为士之楷模,其至诚之心令人敬仰。联语“爱士发乎至诚”道出了对张百熙先生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将他与历代名贤并列,彰显其影响力之深远。接着,“考昭代名贤,共仰遗风同纪阮”,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先生在当代历史中的地位,与阮籍等先贤相提并论,体现了其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后半部分转向对变革与动荡的深刻洞察。“变法难于戡乱”,揭示了社会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变革之艰难的理解。紧接着,“数湘中诸老,谁知今日有曾胡”,则将话题转向对湖南地区几位杰出人物的提及,暗含对张百熙先生与曾国藩、胡林翼等人的相似之处,以及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是对张百熙先生个人成就的颂扬,也蕴含了对历史变革与人物影响的深邃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的独到见解。
风。偃草,飘蓬。过竹院,拂兰丛。柳提摇绿,花径飞红。
青缸残燄灭,碧幌嫩凉通。
漆园篇中竽籁,兰台赋里雌雄。
无影迥随仙客御,有情还与故人同。
金粉才华,紫囊门第,少年意气飞扬。
轻烟寒食,宫柳正飘飏。
那信公车书上,连城价,犹曲陵阳。
且归去,鱼湾蟹舍,云水好家乡。
求羊藤萝径,开樽问字,画桨垂杨。
更鲤盆馔玉,林笋排枪。
八座潘舆安稳,花月下、采舞欢长。
待还朝,两行莲烛,射策动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