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榆林月满天,青帘红烛唤觥船。
相逢莫问儿家姓,醉里空留白玉鞭。
夜宿榆林月满天,青帘红烛唤觥船。
相逢莫问儿家姓,醉里空留白玉鞭。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榆林住宿的情景,月光洒满天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青帘红烛唤觥船”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酒肆中热闹而又温馨的画面,青色的酒幌在风中轻轻摇曳,红烛映照下的酒桌旁,人们举杯畅饮,气氛热烈。这不仅体现了饮酒的乐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闲适与繁华。
“相逢莫问儿家姓”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客人的尊重和包容,强调了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必拘泥于身份地位,可以自由交流,享受相聚的快乐。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醉里空留白玉鞭”,以“醉里”二字承上启下,将饮酒的场景推向高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醉酒后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或感慨。白玉鞭作为古代贵族出行时的配饰,此处象征着高雅与尊贵,与前文的饮酒场景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与珍贵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画面,展现了元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诗人对于友情、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雅会清时不易逢,吾侪今日此游从。
逼人英气湖光莹,照眼恩袍草色浓。
文盛一时俱俊杰,名先千佛愧疏庸。
致身许国宜相勉,莫学平津但取容。
嬴秦斩新开混茫,傲睨前古无虞唐。
诗书为灰儒鬼哭,李斯秉笔中书堂。
长城丁壮无还者,送徒更住骊山下。
避世高人何所之,出门永与家乡辞。
入山惟恐不深远,岂是得已巢于斯。
来时六合为秦室,未省今为何岁日。
吏不到门租不输,子长丁添更何恤。
春入山中桃自花,招邀隐侣倾流霞。
男耕女织自婚嫁,派别支分都几家。
谁泛渔舟迷处所,山开洞辟闻人语。
乍相惊问卒相欢,设酒烹鸡讲宾主。
可怜秦事已茫然,帝业初期万万年。
犹道祖龙长在世,岂知异姓早三传。
邻里殷勤争饷馈,人情与世无相异。
未信壶中别有天,却讶身游与梦寐。
山花乱眼鸟哀鸣,数日留连喜复惊。
更从洞口寻乡路,逢人欲话疑非情。
异日扁舟欲重顾,水眩山迷红日暮。
后来图画了非真,作志渊明乃晋人。
《和韩桃源图》【宋·王十朋】嬴秦斩新开混茫,傲睨前古无虞唐。诗书为灰儒鬼哭,李斯秉笔中书堂。长城丁壮无还者,送徒更住骊山下。避世高人何所之,出门永与家乡辞。入山惟恐不深远,岂是得已巢于斯。来时六合为秦室,未省今为何岁日。吏不到门租不输,子长丁添更何恤。春入山中桃自花,招邀隐侣倾流霞。男耕女织自婚嫁,派别支分都几家。谁泛渔舟迷处所,山开洞辟闻人语。乍相惊问卒相欢,设酒烹鸡讲宾主。可怜秦事已茫然,帝业初期万万年。犹道祖龙长在世,岂知异姓早三传。邻里殷勤争饷馈,人情与世无相异。未信壶中别有天,却讶身游与梦寐。山花乱眼鸟哀鸣,数日留连喜复惊。更从洞口寻乡路,逢人欲话疑非情。异日扁舟欲重顾,水眩山迷红日暮。后来图画了非真,作志渊明乃晋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Sduh6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