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吴采臣粮宪吊素馨墓》
《和吴采臣粮宪吊素馨墓》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香骨全消化紫霓,千年陈迹草萋萋。

冰衫尚怯花魂薄,月影还疑雪夜迷。

长袖风难回白日,时王力不到黄坭。

芙蓉岁岁秋江上,一度来僧惜杖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墓地的哀悼之情,充满了凄美与深沉的意境。首句“香骨全消化紫霓”以夸张的手法,将逝者的遗骨比作融入紫色云霞中,暗示其灵魂已超脱尘世,进入另一个世界。接着“千年陈迹草萋萋”一句,通过描述墓地周围草木茂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氛围。

“冰衫尚怯花魂薄,月影还疑雪夜迷”两句,运用细腻的比喻,将墓地的环境与情感巧妙融合。冰衫象征着墓地的冷清与寂静,花魂则暗指逝者灵魂的脆弱与飘渺,月影与雪夜的模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与迷茫的情绪。

“长袖风难回白日,时王力不到黄坭”表达了对逝者无法挽回的遗憾与无力感。长袖风难以挽留逝去的时光,时王之力未能触及黄坭之下的墓地,都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逆转。

最后,“芙蓉岁岁秋江上,一度来僧惜杖藜”以自然界的循环更迭,如秋江上的芙蓉年复一年开放,反衬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僧人拄着藜杖前来祭拜,既是对逝者的哀思,也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送申职方左迁莱州推官

向来绨几在明光,谁借前筹计朔方。

黄石一编天子傅,青云尺檄尚书郎。

功名绛灌无同列,驰骋淄渑岂异乡。

东望不须疑蜃气,橐中长铗九秋霜。

(0)

送孙郎中守承天·其二

汉江西望接荆门,紫马春看孙使君。

今日帝乡私雨露,向时龙迹护风云。

桥门玉砌銮舆下,中贵银珰御座分。

何事南阳不可问,古来强项几人闻。

(0)

赏石榴花有感

客邸高眠只无赖,忽见花发强开筵。

锦窠银子尚未结,赤萼青枝虚可怜。

东风不吹春老矣,零露初滴朝嫣然。

何年安石送汝至,不种朝元高阁边。

(0)

哭袁提学鲁望十韵

名家称父子,谁似汝南袁。

死继修文职,生同命契言。

拮据无素产,跌宕有清尊。

白发收经术,朱幡仗主恩。

铲埋争焕发,识汗必腾奔。

海岱神犹王,风云变可论。

毁真销至骨,招不返游魂。

旧客高阳少,诸生稷下存。

一经遗鲁壁,匹练傍吴门。

为报泉台叟,孤儿是悯孙。

(0)

为谢山人赠顾季狂

游客争归赵,虞卿亦见寻。

立谈双白璧,笑却千黄金。

解道国恩重,谁同交谊深。

崎岖依一老,流落见馀心。

击筑无燕市,悲歌有越吟。

揖予还拂袖,碣石暮云沈。

(0)

偶成·其一

欲识君恩重,优閒到始知。

空城聊假节,玄岳是真祠。

酒病那从起,书淫不要治。

未应千里外,片檄似风驰。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