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碧玉一茅亭,谁戴黄冠读道经。
却上层楼凭短槛,淡烟寥廓数峰青。
一溪碧玉一茅亭,谁戴黄冠读道经。
却上层楼凭短槛,淡烟寥廓数峰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一溪碧玉一茅亭",以生动的比喻,将溪水比作碧玉,茅亭则静静地坐落在溪边,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清澈与雅致。诗人接着写到"谁戴黄冠读道经",点出一位身着道士服饰的人正在亭中研读道家经典,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气息。
"却上层楼凭短槛",诗人转身离开小亭,登上楼阁,倚靠在简陋的栏杆上,动作轻盈,似乎想要更深入地欣赏周围的景色。"淡烟寥廓数峰青",寥寥数笔勾勒出远处山峰在淡烟中的朦胧轮廓,青翠的颜色透露出自然的生机和宁静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长生口即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恬淡心境。
陈公退食一事无,开閤示我溪山图。
晴林当昼发烟雾,顷刻松阴生座隅。
恍闻鸣琴动疏竹,一亭宛在清溪曲。
树下风声出舸船,石间水影摇棋局。
隔溪高堂郁森爽,丈人避世嗟长往。
嗜书无论终日读,读画时更临风赏。
可怜九老幽致同,欲往从之不可通。
我贫何时见此屋,怅望林壑生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