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花》
《桃花》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隙地才如掌,绯桃亦数株。

秦源迹岂类,潘县意堪俱。

嫩叶含风袅,飞花满径铺。

刘郎偏有恨,竟日忆玄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在狭小之地绽放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首句“隙地才如掌”,以手掌之小比喻地之狭,巧妙地展现了桃花生长环境的局促。接着“绯桃亦数株”一句,点明了桃花的数量虽不多,但色彩鲜艳,如同绯红的火焰点缀于狭小的空间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秦源迹岂类,潘县意堪俱。”这两句运用典故,借秦源和潘县的故事,表达了对桃花生长环境的独特理解。秦源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潘县则可能寓意着文人的感慨。在这里,诗人通过典故的引用,赋予桃花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桃花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嫩叶含风袅,飞花满径铺。”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景象。嫩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而落花则铺满了小径,形成了一条花的长廊,美不胜收。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最后,“刘郎偏有恨,竟日忆玄都。”借用刘禹锡《玄都观桃花》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与怀念之情。这里的“刘郎”指刘禹锡,他曾在《玄都观桃花》中表达了对桃花的喜爱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桃花的深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同时巧妙地运用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上河采莲行

长干六月莲花开,九衢烁石飞尘埃。

清凉自可消热恼,至今奇异抽莲台。

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

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

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

瓣剪轻罗千叠细,香留湿露半铢妍。

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

譬如百工各一艺,流行王泽称安康。

即使一蒂悬二花,并头已足使人誇。

三五钩连至九瓣,真疑玉阙开天葩。

周公多才复多技,若无其德才则累。

对花不觉惜花奇,以理求之或相似。

柳子上河访友归,说花真使心魂飞。

兼言一士能扛鼎,直气不剉与身肥。

青原瀑布开生面,曾驱五虎出山嵋。

鸡鸣半叶即淩风,一见未语知猿公。

相携池畔寻菡萏,四枝照水新芙蓉。

池上主人叉腰立,对花与之施长揖。

最嫌礼数缚人情,怒气横生手以戟。

转盻之间池水沸,莲花出水香流地。

力士早曾脱巾舄,水中那得藏蛟兕。

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

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

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

(0)

陈闵孝入泮宫作此勖之

久蓄冠军才,利器尤凛烈。

岂知斗牛光,即是丰城铁。

应久跃天衢,沉郁气乃结。

滴水起长鲸,修途飞广辙。

一翼破洪濛,六月去乃歇。

碧空散笔花,文坛飞玉屑。

所少原非才,努力立名节。

圣贤亦有书,云何号明哲。

莫厌陋巷凉,独爱科名热。

非澹志不明,是欲神易灭。

古今名世人,视己犹未切。

淫书过五车,落纸成两截。

闾里岂不荣,身世已灭裂。

爱子奋其雄,俊骨标奇嵲。

进可开天阍,退亦堪立雪。

世宝何足珍,聪明天所泄。

岂容轻弃之,日削成封垤。

而父具世资,秋香不足折。

起视斯道难,每每向予说。

不倦学倒行,以智询于拙。

挟卷好趋庭,不独诗书诀。

玉虹横十丈,急以一口啜。

始知二酉山,曷可老豪杰。

(0)

采菌二首·其一

木生在高原,岂意烂作泥。

茂草蒙其头,牛羊践踏之。

自顾不敢怨,世事安可知。

每岁五六月,日晒雨复滋。

晔晔长新菌,五色转参差。

黄者金芙蕖,青者碧玉芝。

天地有正气,积郁不得施。

触物吐光艳,腐朽化神奇。

采采必盈筐,踌蹰发深思。

物理固难测,可以疗我饥。

(0)

春日即事

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

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

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

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

(0)

四关烈妇诗·其六

白杨利刃挟娥亲,奋欲诛雠不顾身。

生母不能空死母,哭声应解动黄巾。

(0)

采珠词·其一

合浦秋清水不波,月中珠蚌晒珠多。

光含白露生琼海,色似明霞接绛河。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