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
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
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
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
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
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
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
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细腻变化与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首联“朦胧春色石楼前,落尽桃花听杜鹃”以“朦胧”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春意氛围,石楼前的景色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柔和,桃花已谢,杜鹃啼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颔联“水涨锦溪知夜雨,月沉丹嶂起朝烟”则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了夜晚的雨水和清晨的雾气,巧妙地将时间的流转融入景物之中,展现了春日特有的宁静与动态美。
颈联“山中各自成昏昼,世上曾无异食眠”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世间的对比,山中的日子似乎与外界不同,有着自己独立的时间节奏,而人间却充满了各种生活的忙碌与纷扰。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尾联“芳草王孙归未得,几人于此独潸然”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借“芳草王孙”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诗人却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独自品味这份忧愁,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病来谁复顾湘累,君独无忘宿昔时。
人物喜逢三语掾,风骚远过四愁诗。
尊前破涕方成笑,人事多乖又语离。
莫道天涯无雁到,好风宁不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