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轮车双足,趼夫为推妇为挽。
老妪稚子坐两头,黄土满身泪满眼。
问从何处来,曰从山东来。
问从何处去,乞食远方去。
车上何所有,破毡裹敝帚。
车中何所施,草根兼树皮。
欲行不行行蹒跚,昨日今日并无粒米餐。
长跽乞怜,求施一钱,一钱不救君饥寒。
只轮车,车转毂,老妪呜呜抱儿哭。
卖汝难抛一块肉,不如老妪经沟渎。
只轮车双足,趼夫为推妇为挽。
老妪稚子坐两头,黄土满身泪满眼。
问从何处来,曰从山东来。
问从何处去,乞食远方去。
车上何所有,破毡裹敝帚。
车中何所施,草根兼树皮。
欲行不行行蹒跚,昨日今日并无粒米餐。
长跽乞怜,求施一钱,一钱不救君饥寒。
只轮车,车转毂,老妪呜呜抱儿哭。
卖汝难抛一块肉,不如老妪经沟渎。
这首清代李銮宣的《推车谣》描绘了一幅悲惨的民间生活画面。诗中通过"只轮车双足,趼夫为推妇为挽",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艰辛劳作,尤其是妇女和老人的苦楚。"黄土满身泪满眼",形象地刻画了他们的疲惫与无奈。
诗中人物的回答"从山东来"和"乞食远方去"揭示了他们可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无依。"破毡裹敝帚"和"草根兼树皮"则反映了他们的贫困和食物匮乏,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维持。"昨日今日并无粒米餐"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饥饿困境。
"长跽乞怜,求施一钱"表达了他们对微薄援助的渴望,然而"一钱不救君饥寒"则揭示了社会的冷漠无情。最后,"老妪呜呜抱儿哭"的场景,以及"卖汝难抛一块肉,不如老妪经沟渎"的自述,体现出家庭为了生存甚至可能牺牲孩子的绝望境地。
整体来看,《推车谣》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揭示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峨眉山下三苏乡,至今草木文章香。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向来曾草三千牍,流涕太息仍痛哭。
九虎当关北斗深,十年买桂炊白玉。
荆溪溪上相识初,君犹少年我壮夫。
帝城再见各白须,袖中一纸梁溪书。
剡藤方策一万字,犹带权书衡论味。
君不见古来富贵扫无痕,只有文章照天地。
万金家书寄中庭,牍背仍题双掩并。
不知千里寄底物,白泥红印三十瓶。
瓷瓶浅染茱萸紫,心知亲宾寄乡味。
印泥未开出馋水,印泥一开香扑鼻。
江西山间黄羽衣,纯绵被体白如脂。
偶然一念随世网,身插两翼那能飞。
误蒙诸公相俎豆,月里花边一杯酒。
先生与渠元不疏,两年眼底不见渠。
端能访我荆溪曲,愿借前筹酌酃渌。
王家唤竹作此君,周家唤莲作君子。
泥中怀玉避俗尘,水上开花超大地。
红裳翠盖在眼中,欲往从之隔秋水。
牡丹贵人非吾徒,篱菊隐士堪邻居。
李侯岸巾对芙蕖,不寄新诗来起予。
钓璜英气横白蜺,欬唾珠玉皆新诗。
江山愁诉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
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
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
青鞋布袜软红尘,千诗只博一字贫。
吾友夷陵萧太守,逢人说君不离口。
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当璠玙。
翻然却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
午眠化蝶化未成,梦中澒洞发大声。
军鼙雷鼓百千面,援桴齐下作一鸣。
起来推窗无一物,海潮打入齐山窟。
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
钱塘潮来声惊天,金陵潮来声寂然。
此去金陵一千里,那得潮声来到此。
长年三老笑复嘲,云是波声不是潮。
清溪波头高过屋,大江波头泼日毂。
清溪去江一步地,大江可望不可至。
北风向晚动地来,跳出银峰万万堆。
侬船莫管行不得,且看银峰永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