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三宪副四明施公》
《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三宪副四明施公》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淮南一别竹斋寒,再拜班荆话屡酸。

国难敢忘嫠妇纬,时危转忆菜根盘。

身担风纪纲常重,节自平生学问安。

白马岩前怀旧处,临风嗟叹有千般。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为悼念殉难者所作,情感深沉,充满对友人的怀念与敬意。

首联“淮南一别竹斋寒,再拜班荆话屡酸”,以“淮南一别”开篇,点出离别的哀伤,接着“竹斋寒”描绘了离别后环境的凄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随后“再拜班荆”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怀念,“话屡酸”则暗示了两人交谈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痛之情。

颔联“国难敢忘嫠妇纬,时危转忆菜根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时局动荡之时,更回忆起平凡生活的坚韧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颈联“身担风纪纲常重,节自平生学问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不仅肩负着维护社会风纪、遵守道德规范的重任,而且在平生的学问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尾联“白马岩前怀旧处,临风嗟叹有千般”,以白马岩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面对自然界的风,诗人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和叹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不舍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国家、生活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家僮来持双井芽数饮之辄成诗以示同舍

我疑醇醲千古味,寂寞散在山茶枝。
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
吾乡茶友若敌国,粪土尺璧珍刀圭。
嗟予奔走车马迹,尘埃荆棘生喉颐。
煮云为腴不可见,青泉绿树应相嗤。
长须前日千里至,百芽包裹林岩姿。
开缄春风若满手,喜气收拾人恐知。
江南阳和夜欲试,小斋独与清风期。
石鼎泉甘火齐得,混沌不死元气肥。
诗书坐对为客主,一啜已见沆瀣醨。
通宵安稳睡物外,家梦欲遣不肯归。
不信试来与君饮,洗出正性还肝脾。

(0)

皇佑五年三月乙巳齐大风海水暴上寿光千乘两

盐民没利家海隅,奔走末业田园芜。
天意似遣阳侯驱,卷水沃杀煎海炉。
怒涛百尺不及逋,老幼十五其为鱼。
耕夫蚕妇来蹰躇,百金不易箔与锄。
我公偃息哀其愚,埋掩尸骼赒惸孤。
吾党子仪驰赤驹,口赍公惠人人嘘。
日走百里嫌昳晡,不饮不食颜色癯。
去时万树如束枯,回首绿暗红紫疏。
寄诗百言举其粗,我愧安饱心如苴。

(0)

谢赵太傅遗聚米图经

文武生贤子,羌图帝所多。
始欣知马援,终叹失廉颇。
苍鼠巢遗稿,黄埃锁旧戈。
远人犹偃蹇,掩帙泪滂沱。

(0)

致政吴侍郎挽歌词

千里资甘旨,凄凉一日遗。
为臣如广受,生子似皋夔。
笔砚诸孙哭,讴歌几郡思。
秦人失太守,翻有怨天辞。

(0)

和白云庵七首·明月台

老僧山中嫌月窄,夜夜独上高高台。
四边不肯着闲树,故要满坐清光来。

(0)

和白云庵七首·磬石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
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