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衔枚勇锐惊初合,弃甲须臾讶许奔。
细读未辞灯损目,久留终厌棘为藩。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衔枚勇锐惊初合,弃甲须臾讶许奔。
细读未辞灯损目,久留终厌棘为藩。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顿起考试徐沂举人见寄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考试场景为背景,描绘了士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时的紧张与期待。"齐楚诸生俨鞸绅",形象地写出学子们穿着整齐,严肃认真,准备充分。他们渴望通过考试,"人人愿得出君门",表达了对出仕的热切愿望。
"衔枚勇锐惊初合",运用比喻,形容学子们在考试开始时的紧张和决心,如同衔枚疾行的士兵,显示出他们的勇气和锐气。然而,"弃甲须臾讶许奔",则暗示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瞬间紧张和慌乱,有人可能因一时困难而放弃。
"细读未辞灯损目",描述学子们为了应对考试,夜以继日地苦读,不惜牺牲视力。"久留终厌棘为藩",则表达长时间的备考让人感到疲惫,仿佛被棘刺围绕,难以摆脱。
最后两句"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预想考试结束后,那些脱颖而出的学子们欢庆胜利,深夜还在讨论学问,充满激情与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考试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学子们追求功名的艰辛与热情,以及考试带来的紧张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