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前青斑斓,夜半空林招白鹇。
赤松一去不复还,涧中怪石横榛菅。
山云堕地秋如水,落日苍茫几千里。
浩浩山中高卧人,悠悠道上远游子。
破衣赤足一顽仙,门前老桧三千年。
白羊倏忽不知处,菖蒲花发月婵娟。
荒岩日落秋风早,游情历历东阳道。
紫芝如掌尚可餐,何用沧波访三岛。
双龙洞前青斑斓,夜半空林招白鹇。
赤松一去不复还,涧中怪石横榛菅。
山云堕地秋如水,落日苍茫几千里。
浩浩山中高卧人,悠悠道上远游子。
破衣赤足一顽仙,门前老桧三千年。
白羊倏忽不知处,菖蒲花发月婵娟。
荒岩日落秋风早,游情历历东阳道。
紫芝如掌尚可餐,何用沧波访三岛。
这首清代朱应庚的《望金华山》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双龙洞前青斑斓”,以生动的色彩描绘出洞口的翠绿,引人入胜。次句“夜半空林招白鹇”,夜晚的森林仿佛在召唤着白鹇鸟,增添了静谧与生机。
“赤松一去不复还”暗含了对仙踪的追寻,而“涧中怪石横榛菅”则展现出山涧的奇特地貌,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山云堕地秋如水”运用比喻,形容山间云雾低垂,如同秋水般清澈。
“落日苍茫几千里”描绘了夕阳余晖下的壮丽景色,而“浩浩山中高卧人,悠悠道上远游子”则寓言了隐士和游子的两种人生状态,富有哲理。诗人自比为“破衣赤足一顽仙”,形象独特,门前的老桧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白羊倏忽不知处,菖蒲花发月婵娟”描绘了山中的奇幻景象,白羊消失无踪,菖蒲花开映月,画面优美。最后两句“荒岩日落秋风早,游情历历东阳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金华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哲理,体现了朱应庚清雅脱俗的诗风。
蓬蓬窣窣,睡梦惊回早。
谁为散天花,遍人间,夜深分晓。
虚空幻出,富贵照乾坤,琼万顷,玉千株,莫道壶天杳。
平明三尺,不拣江南道。
只怕不坚牢,被天工、小儿翻倒。
凝冰泮水,世态总无凭,明日事,昨朝人,谁丑还谁好。
问春先开未,江南野水,得春初小。
独殿群芳,却道花前开早。
长苦冰霜压尽,更说甚、风标清窈。些子好。
孤香冷艳,有谁知道。
年年吹落还开,听画角楼头,送他昏晓。
何处玉堂,满地苍苔不扫。
谁是肝肠铁石,与共说、岁寒怀抱。花未老。
无奈酒阑情好。
高堂突兀生崇冈,于菟眼电牙磨霜。
古言市虎人不信,谁信挟一来座傍。
众犬僵仆儿辈走,猛士腰弩成蹶张。
老翁卒见亦惊怪,便欲骑取参西皇。
乾坤戾气产尤物,谁为驱雷入神笔。
古树萧萧风刁刁,阴崖幽幽云墨墨。
横行屃赑不畏人,弄子庭除成穴窟。
蓝田饮羽惊夜行,今乃捋须当白日。
画图画虎心自知,触目或疑犹喘息。
世间多少涪村民,毛爪未完心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