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江衍巨源提举赴阙》
《送江衍巨源提举赴阙》全文
宋 / 冯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潼川昔迎公西来,益昌今送公北回。

常平使者岂公志,远地久淹经济才。

三年风绩不胜颂,欲别有赠心胸开。

江阳夷蛮互雠格,边将生事惊风埃。

连兵巨费久乃定,得失未可相偿陪。

去秋西师出四路,欲举夏寇除根荄。

精强挽运一蹉跌,十存四五良可哀。

河南数州入封略,恶土弃壤如尘灰。

传闻敌气渐衰弱,阃外复委将军裁。

借将贺兰作都护,戍守尚恐难栽培。

况今秦人极疲敝,菽粟贵重如琼瑰。

诸军零落气未振,肯听号令传风雷。

看唐南诏吐蕃传,往往因循成祸胎。

太上神明照幽隐,广谋博访无嫌猜。

近臣从容合公议,忍使汉地生蒿莱。

每思一饭三四起,感慨与语何人哉。

会公还朝方进用,不侍讲殿归霜台。

泸南关右饱闻见,讵肯戏笑随童孩。

对扬上前苟可道,愿持此语排奸回。

平生磊落致君意,岂虑言出为身灾。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送江衍巨源提举赴阙》。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江衍巨源即将赴京任职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治理和时局的深思。

首句“潼川昔迎公西来,益昌今送公北回”描绘了友人从西至东,再由东返西的行迹,暗含着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接着,“常平使者岂公志,远地久淹经济才”两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流露出对其被派往偏远地区任职的惋惜之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友人在任期间的政绩,表达了对其能力的认可和敬佩。

“三年风绩不胜颂,欲别有赠心胸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任的不舍,以及对友人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随后,诗人转向对时局的忧虑,提到边疆的动荡不安、财政的压力以及军事行动的挫折,体现了对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关切。

“去秋西师出四路,欲举夏寇除根荄”描述了友人过去一年的军事行动,旨在清除边患。“精强挽运一蹉跌,十存四五良可哀”则反映了行动的艰难和成效的有限,流露出对友人的同情和支持。

“河南数州入封略,恶土弃壤如尘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传闻敌气渐衰弱,阃外复委将军裁”表达了对友人军事才能的信任,期待其能有效应对局势。

“借将贺兰作都护,戍守尚恐难栽培”暗示了友人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友人能力的进一步肯定。“况今秦人极疲敝,菽粟贵重如琼瑰”揭示了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艰难,预示了友人面临的困难。

最后,“诸军零落气未振,肯听号令传风雷”表达了对友人能否在动荡的局势中恢复军队士气的担忧。“看唐南诏吐蕃传,往往因循成祸胎”引用历史典故,警示友人需警惕历史的教训。“太上神明照幽隐,广谋博访无嫌猜”表达了对友人智慧和决策能力的期待。“近臣从容合公议,忍使汉地生蒿莱”希望友人能妥善处理政务,避免国家陷入困境。“每思一饭三四起,感慨与语何人哉”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会公还朝方进用,不侍讲殿归霜台”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泸南关右饱闻见,讵肯戏笑随童孩”强调了友人的成熟和责任感。“对扬上前苟可道,愿持此语排奸回”表达了对友人正直和勇敢的赞赏。“平生磊落致君意,岂虑言出为身灾”总结了对友人品格和志向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有对国家和时局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冯山
朝代:宋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猜你喜欢

寄呈张元礼

君栖枳棘官将满,我住蓬蒿岁正穷。

驷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

衡门但枕盈盈水,群木方摇摵摵风。

若念故人兼久病,公馀无惜寄诗筒。

(0)

寓天台水南四首·其二

怀古不知寒,洗心忘百忧。

怡然方寸地,得与贤圣游。

南涧兮泉甘,北山兮云幽。

彼纷兮何之,兹盘兮吾留。

(0)

兜率寺作·其一

归云薄如雾,徐行江上山。

徘徊印松竹,轻风约之还。

悠然渡江去,馀影犹阑斑。

白鸟更自在,几点落远滩。

(0)

王仙君坛

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0)

同郑鲁望听杜鹃

每到桃花发,山鹃叫得频。

今年同听处,吴下未归人。

客泪滴残月,物情愁暮春。

胥江有清水,聊与濯衣尘。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四八许孜

能感猛鸷类,都无搏噬心。

同游至鹿虎,共宿有鸠鹰。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