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形胜地,古犹今。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人未老,鬓毛侵。
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
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形胜地,古犹今。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人未老,鬓毛侵。
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
这首元代王恽的《三奠子》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沉郁的江山景象。开篇"壮河山表里,百二喉襟",展现出壮阔的山河形势,仿佛是国家的咽喉要道。接着,"形胜地,古犹今"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的延续性。
"风云全晋在,草木故都深",通过自然景象寓言晋代的兴衰,风云变幻象征着历史的沧桑,草木葱郁则暗示着昔日都城的繁华。"淡长空,孤鸟没,总消沉",天空辽阔,孤鸟消失,营造出一种寂寥与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东山高卧,梁甫长吟",借典故表达诗人隐逸或怀才不遇的心情,"人未老,鬓毛侵"则揭示了岁月无情,个人青春不再的无奈。"平生多古意,落日更登临",诗人一生怀揣古道热肠,夕阳西下时分,他独自登高望远,情绪更为深沉。
最后,"倚危阑,穷远目,恐伤心",诗人倚靠栏杆,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远方,这情景让他不禁心生悲凉,担心自己会因感伤而心碎。整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皇嗜好非声色,偶爱兰亭亦其癖。
河南犹恐后来闻,竟使昭陵隐真迹。
世閒能悟知几人,墨本珍传意愈勤。
有似春云隐明月,光影还到千江分。
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携从大梁远。
多言南渡罕曾见,大胜薛家蝉翼本。
嗟我学书从少年,较计点画分媸妍。
老拈撅笔万事懒,忽见锦轴心凄然。
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隶何妨更兼有。
退之但作石鼓歌,谈笑讥诃换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