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防秋力已殚,年年遣戍出长安。
宾鸿声断传书少,铁骑蹄穿践雪寒。
止见亚夫屯细柳,不闻介子斩楼兰。
欲知塞外思乡泪,为赋军中行路难。
汉将防秋力已殚,年年遣戍出长安。
宾鸿声断传书少,铁骑蹄穿践雪寒。
止见亚夫屯细柳,不闻介子斩楼兰。
欲知塞外思乡泪,为赋军中行路难。
这首《闻警》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描绘了边疆战事频仍,将士们常年戍守边关的艰苦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矛盾,以及士兵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汉将防秋力已殚,年年遣戍出长安。”开篇即点明主题,汉代将领为了抵御外敌,常年驻守边疆,力量逐渐消耗殆尽,每年都要派遣士兵离开长安,前往边关。这里不仅体现了边防的艰巨任务,也暗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颔联“宾鸿声断传书少,铁骑蹄穿践雪寒。”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环境和生活。大雁南飞,传递消息的使者稀少,意味着信息的传递困难重重;铁骑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蹄印,不仅表现了战场的严酷,也暗示了士兵们在极端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
颈联“止见亚夫屯细柳,不闻介子斩楼兰。”这里运用了典故,提到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细柳的故事,与“不闻介子斩楼兰”形成对比,前者是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象征,后者则是对古代英勇将领的追忆。这一对比,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前边防形势的担忧。
尾联“欲知塞外思乡泪,为赋军中行路难。”直抒胸臆,表达了士兵们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边关的艰苦生活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还要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闻警》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边疆将士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坚韧与脆弱。
平明登绝顶,身与众真匹。
天风卷颓云,诸山了可悉。
瓦屋峙其前,雪山从后出。
老佛双瞳方,授我清净术。
是时山寂然,泠泠泛瑶瑟。
琴声亦既歇,佛言犹未毕。
山中无是非,世间有得失。
我亲闻此言,皎如见天日。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
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
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
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
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西山如故人,一别逾廿载。
昔年同对西山人,祗今寥寥几人在,惟有西山青不改。
金台小住曾几何,畅饮未尽金叵罗。
征尘又碾轮头铁,西山游屐空蹉跎。
别来回忆西山面,浓苍数点盘烟螺。
何日青鞋与布袜,重约胜侣攀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