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
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
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
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
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
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
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师言不在记,记诵学乃粗。
岂欲摘隽语,以资词赋欤。
汉室之兴衰,班史之规模。
读之能识此,乃为握其枢。
廿年记师说,书以置座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澧的《感旧》,通过对先师程侍郎的回忆,表达了对学问深意的理解和对教育本质的见解。诗中首先赞扬了程侍郎的博学与文才,他不仅自己学问深厚,还关心后辈,询问学生的读书情况。学生回答自己阅读《汉书》,但因记忆力不佳,读过似乎忘记大半。程侍郎则指出,读书重在理解其内在意义,而非死记硬背,强调通过阅读历史可以洞察世事兴衰,理解班固《汉书》的宏大架构和历史价值。
程侍郎并不追求学生能记住多少华丽辞藻,而是希望他们能真正领悟历史的精髓,这正是读书的真谛。诗人二十年来铭记老师的教诲,将这些话语珍藏在心中,作为座右铭。整首诗体现了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和对师恩的怀念,展现出清代士人对于学术与人生智慧的追求。
废登临。下霜叶、叹息秋渐深。
残螺点染遥岑,如笑我老难任。
摊书未成,睡倦枕欹,寂历少知心。
嗟此意、欲说还休,数行低雁沈沈。■暮步屧相寻。
乍轻飞温语,已散烦襟。
仿佛精庐开白下,夜阑同赏药抽簪。
如今待、收聚豪端,画那时、笠屐北湖阴。
几人更、白首扶携,但消沈醉狂吟。
梦觉黄粱熟。怪人间、曲吹别调,棋翻新局。
一片残山并剩水,几度英雄争鹿。
算到了、谁荣谁辱。
白发书生差耐久,向林间、啸傲山间宿。
耕绿野、饭黄犊。市朝迁变成陵谷。
问东风、旧家燕子,飞归谁屋。
前度刘郎今尚在,不带看花之福。
但燕麦兔葵盈目。
羊胛光阴容易过,叹浮生、待足何时足。
樽有酒,且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