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
闹红深处小秦筝,断桥夜饮。
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那时事、都倦省。
阑干来此闲凭。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
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
软波不剪素练净。碧盈盈、移下秋影。
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
一叶浮香天风冷。
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
闹红深处小秦筝,断桥夜饮。
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那时事、都倦省。
阑干来此闲凭。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
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
软波不剪素练净。碧盈盈、移下秋影。
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
一叶浮香天风冷。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西湖风光图。"花最盛"展现了春日里花开满径的景象,接着便是"西湖曾泛烟艇",这里的"烟艇"给人以迷离之感,仿佛可以穿梭于梦境与现实之间。
在"闹红深处小秦筝"一句中,"闹红"指的是繁华热闹的红尘,而"小秦筝"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比喻清音雅韵。这里作者用此形容自己隐逸于世俗之外,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断桥夜饮"一句,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断桥残雪满中流"。这里的"断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断裂,而是指那座著名的苏公堤(又称为断桥),而"夜饮"则显示了作者在月下对酒畅饮的豪放情怀。
接下来,"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表达了从无忧无虑到突然惊醒的转变。这里的"鸳鸯"指的是湖中水鸟,而"如今翻被惊醒"则是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落差感慨。
"那时事、都倦省"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种种繁华盛景的厌倦和遗忘,而"阑干来此闲凭"则是作者在长廊之上悠然自得地凭栏而望,享受着孤独与宁静。
"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一句中,"半边云"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而"恍疑昼锦"则是在质疑现实世界的纷扰与梦境之间的界限。
此后,"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一句,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在月下跳舞的情景,那些细碎如珠的汗滴和轻盈的衣摆,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软波不剪素练净"则描绘了一种清澈见底的水面,波光粼粼却又平静无声,而"碧盈盈、移下秋影"则是对西湖之秋景色彩浓郁的描写。
最后,"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一叶浮香天风冷"一连串句子,展现了作者在醉酒之后对古籍难以辨识,对世俗束缚的摆脱和心之所向的自由追求,以及对那份轻舟荡漾于湖中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中,作者张炎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西湖之美与个人的情感世界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三山浮海上。忽六鳌移来,高耸万丈。祥云护仙掌。
看峰峦几叠,洞天相向。烟霞滉漾。
势凌空、奇姿异状。
见丹霄、翠色崔嵬,特起十分雄壮。凝望。
琼装万树,绣簇千花,倚天屏障。群仙庆会。
三岛上,共欢赏。
有飙轮鸾鹤,飘飘天际,羽盖缤纷綵仗。
向金门、宴乐良宵,太平气象。
慈乌复慈乌,姿态何瑰奇。
由来能反哺,厥性仁且兹。
心既育亦长,飞息相追随。
灵异匪凡匹,鸣止适所宜。
况此钟素质,皎洁纯不缁。
霜毛正璀璨,雪羽何陆离。
驯狎出天性,回翔动光仪。
昨日产京兆,呈祥应明时。
今复来南交,致身白玉墀。
振翮发华彩,瑶台皓同辉。
瑞物不易致,嘉祯协昌期。
圣皇有至德,大孝感穹祇。
宗庙既昭格,於焉锡蕃禧。
经始方在兹,都邑焕巍巍。
奇祥日骈集,宝祚绵鸿基。
百辟总欢抃,恩波洽华夷。
治化超前古,端拱自无为。
愿同鹊巢什,万世歌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