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0)
注释
处处:到处,处处都。
闻:听到。
蝉响:蝉的鸣叫。
须知:必须知道,此处意为提醒注意。
五月中:五月的时候。
龙潜:龙隐藏,比喻阳气潜藏。
渌水穴:清澈的水中,比喻阴凉之地。
火助:火元素帮助,象征炎热。
太阳宫:这里比喻太阳的位置或力量。
过雨:阵雨,下过雨之后。
频飞电:频繁出现闪电。
行云:流动的云。
屡带虹:经常带着彩虹。
蕤宾移去后:古代乐律名,代表时间的推移,这里指夏季过后的时节变换。
二气:阴阳二气,指自然界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基本力量。
各西东:分别向西和向东,比喻分离或各有方向。
翻译
到处都能听到蝉的鸣叫声,要知道这正是五月的时节。
龙隐于碧绿的水中,而火元素则助长着太阳的力量。
阵雨过后常常伴有闪电,行走的云彩时常带着彩虹。
当乐律中的蕤宾调过去后,阴气与阳气便各自向西向东分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两句,通过蝉鸣声告诉我们已经是五月,这是中国古人常用的物候时间标志之一,生动地展现出夏季的热烈与活力。

接下来的"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则运用了龙和火的意象,分别代表着水和火两种自然元素。"龙潜渌水穴"可能暗示了雨水的涌动,而"火助太阳宫"则是对夏日炎热气候的描绘。在这里,“龙”和“火”的使用,不仅加强了季节感,也使诗歌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色彩。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两句,则是对夏日天气变化的生动描写。雷电交加和时隐时现的彩虹,是夏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反映出这一季节的多变与戏剧性。

最后的"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表达了在夏至过后不久,阳气开始渐渐西移,而阴气则东行,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理论的一种体现,也暗示着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感受和对季节变化规律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水仙花

清真处子面,刚烈丈夫心。

翠带拖云舞,金卮照雪斟。

苦吟吟不得,移入伯牙琴。

(0)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其四玉霄亭

蜿蜒龙顾山,霄汉在人境。

古亭压虚无,云气倒天景。

天澄碧芙蕖,一叶一亭影。

凝然千叶上,有客动深省。

(0)

踏莎行·其二

燕子归来,梅花又落。缃桃雨后燕支薄。

眼前先自许多愁,斜阳更在春池阁。

梦里新欢,年时旧约。日长院静空帘幕。

几回猛待不思量,抬头又是思量著。

(0)

宴桃源/如梦令·其一

帘幕疏疏风透。庭下月寒花瘦。

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难受。难受。

灯暗月斜时候。

(0)

吉水周中显秀才相识二十馀年来求永新谭焕主簿荣寿堂诗为赋一首因以勉谭

忆昨淳熙跻寿域,东朝长乐庆七十。

谭家有子列冠裳,翁媪同时膺命秩。

两宫今奉慈福宫,万有千岁三宫同。

十年一讲庆寿礼,老人版授方重重。

焕也曾试南宫里,一第终当慁子耳。

从今更辟荣寿堂,他日郊封诏填委。

(0)

中秋日游能仁北寺两刹

轻云漠漠烟漫漫,杖藜扶行不作难。

无量寿佛像最古,未曾有经碑亦残。

秋花泫露颜色好,客子著雨衣裳单。

题诗写寄莓苔壁,勿使俗人相对看。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