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两句,通过蝉鸣声告诉我们已经是五月,这是中国古人常用的物候时间标志之一,生动地展现出夏季的热烈与活力。
接下来的"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则运用了龙和火的意象,分别代表着水和火两种自然元素。"龙潜渌水穴"可能暗示了雨水的涌动,而"火助太阳宫"则是对夏日炎热气候的描绘。在这里,“龙”和“火”的使用,不仅加强了季节感,也使诗歌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色彩。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两句,则是对夏日天气变化的生动描写。雷电交加和时隐时现的彩虹,是夏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反映出这一季节的多变与戏剧性。
最后的"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表达了在夏至过后不久,阳气开始渐渐西移,而阴气则东行,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理论的一种体现,也暗示着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感受和对季节变化规律的深刻领悟。
忆昨淳熙跻寿域,东朝长乐庆七十。
谭家有子列冠裳,翁媪同时膺命秩。
两宫今奉慈福宫,万有千岁三宫同。
十年一讲庆寿礼,老人版授方重重。
焕也曾试南宫里,一第终当慁子耳。
从今更辟荣寿堂,他日郊封诏填委。
轻云漠漠烟漫漫,杖藜扶行不作难。
无量寿佛像最古,未曾有经碑亦残。
秋花泫露颜色好,客子著雨衣裳单。
题诗写寄莓苔壁,勿使俗人相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