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从少壮号通儒,自愧明经我不如。
木石有缘堪共老,胸襟无碍任安居。
磻溪石上钩难曲,茂叔庭前草不除。
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
久从少壮号通儒,自愧明经我不如。
木石有缘堪共老,胸襟无碍任安居。
磻溪石上钩难曲,茂叔庭前草不除。
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
这首清代诗人王元复的《宿车补旃木石居》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首句“久从少壮号通儒”表明作者早年以博学多识著称,而“自愧明经我不如”则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明经功名的谦逊。接下来,“木石有缘堪共老”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满足。
“胸襟无碍任安居”体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即使身处简朴的木石居,也能安然自得。“磻溪石上钩难曲”暗指生活中的困难或志向难以实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寓含坚韧之意。“茂叔庭前草不除”引用了程颐(茂叔)的典故,表示自己无意于世俗的纷扰,只愿享受田园生活。
尾联“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感慨时光荏苒,美景依旧,而诗人已步入老年,对眼前的青山和自己的居所充满深情,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老者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享清贫,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蔼蔼诸吉士,飘飘列仙群。
同盟矢不爽,雅会情何勤。
载歌伐木篇,言采南涧芹。
幽怀旷三古,遐眺渺八垠。
弛张合矩度,讨论俱典坟。
蓬麻交相资,曲糵宁徒醺。
凭轩看逝水,憩石候归云。
长空月初上,爽气秋将分。
西塞玄真子,茅山陶隐君。
安得与之游,理乱了不闻。
尘纷役形神,中抱颇作恶。
眷兹重九日,相携出西郭。
始登松云颠,复移洗心酌。
披蓁陟层阿,决眦入寥廓。
烟村散如画,冈陵势相络。
欲雨天忽霁,轻云代张幕。
觥筹尽馀兴,雅言杂诙谑。
百年几佳序,人事每相错。
天锡兹辰良,胡不且为乐。
归舆西风暝,雨脚遂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