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
凫鹥凭岸泛,云海占空虚。
妇老能论旧,儿痴尚带吴。
旁人如见问,老子即迁居。
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
凫鹥凭岸泛,云海占空虚。
妇老能论旧,儿痴尚带吴。
旁人如见问,老子即迁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变化的无奈。开篇“案体无尊骨,畦丁有贱蔬”两句,通过对家中简单陈设和庭院里普通蔬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不慕虚荣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凫鹥凭岸泛,云海占空虚”一联,则是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凫鹥(一种水鸟)在岸边自由自在地嬉戏,而云海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空间,这两者相结合,传递出一种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妇老能论旧,儿痴尚带吴”两句,通过家中老人的回忆和孩童的天真烂漫,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世事变迁。妇人能够回顾往昔,儿童则还沉浸在对古国的神话传说(“吴”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中,这两者交织,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记忆的珍视。
最后,“旁人如见问,老子即迁居”则是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询问时的无奈选择。这里的“旁人”可能指的是邻里或同僚,他们的好奇与探究让诗人感到压力,从而不得不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例如迁居。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景物描写和家园生活的温情,以及对过往的怀旧和对未来的无奈,勾勒出了一个既有超然物外之心,又不得不面对人间变迁的诗人形象。
祖龙智昏日月蚀,南公力欲麒麟斗。
楚虽三户必亡秦,盛德宜然有其后。
鲁公违约火咸阳,咄嗟击出群雄右。
豆分瓜剖听指颐,忍使黥徒贼孤幼。
籍也狐埋狐搰之,项伯宁不为家寇。
真人如龙翔霸上,缟袒长风起襟袖。
终据皇图岂力为,雅张赤帜皆天授。
可怜郴北东上坟,恨碧凄红春不茂。
整楫凌晨问所之,乡园迢递水东迟。
归舟但信溪红蓼,别梦还牵山翠眉。
安稳秋风三径竹,踌躇行李一囊诗。
解维犹有留题处,瓜葛萦怀不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