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安宅岂敢卜。
穷秋积霖潦,陋巷没车毂。
环堵不蔽风,下床每涂足。
灶蛙日已长,釜鱼时可漉。
瓦解岂一朝,粪土扶朽木。
中夜若崩山,微躯忧压覆。
晨炊无尺椽,慨叹食重肉。
益思反蓬茅,终老依松竹。
云居荫薜萝,野性狎麋鹿。
涧溪可濯饮,薇蕨馀肴蔌。
宁惟此寓馆,薄宦同旅宿。
吾食敢求饱,民生犹歉腹。
囊空庶无寇,囷竭尚有粟。
墨突不暇黔,谁能忧破屋。
我从山中来,安宅岂敢卜。
穷秋积霖潦,陋巷没车毂。
环堵不蔽风,下床每涂足。
灶蛙日已长,釜鱼时可漉。
瓦解岂一朝,粪土扶朽木。
中夜若崩山,微躯忧压覆。
晨炊无尺椽,慨叹食重肉。
益思反蓬茅,终老依松竹。
云居荫薜萝,野性狎麋鹿。
涧溪可濯饮,薇蕨馀肴蔌。
宁惟此寓馆,薄宦同旅宿。
吾食敢求饱,民生犹歉腹。
囊空庶无寇,囷竭尚有粟。
墨突不暇黔,谁能忧破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祖禹的《又雨中厨屋坏》,描绘了诗人寓居简陋之处的生活情景。首句“我从山中来,安宅岂敢卜”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谦逊态度和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住所的破败,如积水淹没道路,墙壁无法挡风,生活条件艰苦。
诗人感慨灶火难以为继,食物匮乏,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向往回归自然,与松竹为伴,过着简朴的生活。然而,即使身处困境,诗人仍能保持淡泊,表示自己并不贪求丰盛,而是忧虑百姓的饥饿问题。
诗的尾句“墨突不暇黔,谁能忧破屋”揭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即使自身生活艰难,也关心着屋宇的破损,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
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
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
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
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
□□□□□□□□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
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
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
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
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
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
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
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
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
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
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
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
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
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
还丹臭腐今已无,为公踢却壶公壶。
《十二月望雪集守一访予出示一木禅师所和海粟玉壶歌且邀见一木谈话临别补韵以留为它日證印张本云》【元·陈泰】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还丹臭腐今已无,为公踢却壶公壶。
https://shici.929r.com/shici/GtfvMbtYp.html
使君畏谤如畏虎,一生坐诗招谤语。
使君得颍如得诗,日日颍湖作诗主。
湖边月落秋声乾,画船径作三人看。
小儿解事笑起立,我琴正要秦君弹。
可怜彭城不肯饮,对月吟诗骨清冷。
曲终月落读渠诗,忧乐死生真幻影。
举觞酬月月岂知,三百年后我尔谁。
君不见紫麟山前湘水碧,一笑相看月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