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众哲馆对竹》
《秋日众哲馆对竹》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捲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zhòngzhéguǎnduìzhú
táng / hún

xiāoxiāolíngxuěshuāngnóngcuìsānxiāng
shūyǐngyuèhánshēngfēngmǎntáng

注释
萧萧:形容声音凄清。
凌:覆盖。
异:与众不同,特别。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疏影:稀疏的竹影。
月移壁:月光移动到墙壁上。
寒声:寒冷的声音,可能指风声。
秋更早:秋天的感觉提前来临。
高枕:枕头高高放置。
偏长:显得特别长。
秦溪路:某个地方的道路,可能有竹林。
万竿:成千上万的竹子。
正凉:正适宜的清凉。
翻译
冷风吹过积雪的地面,翠色比三湘还要浓重。
稀疏的竹影随着月光移动,寒意透过风声充满整个厅堂。
拉起窗帘,秋天似乎来得更早,夜晚高枕而眠,显得格外漫长。
忽然想起秦溪的小路,万竿竹子此刻应正沉浸在清凉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首句“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用来形容深秋时节,树木覆盖着薄霜,呈现出与平常不同的浓绿色彩,这里的“三湘”通常指代长江中游的湖南一带,暗示诗人可能身处或心系于此地。接下来的“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则描绘了夜晚室内的景象,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墙上,而室外的秋风发出凛冽的声音,充塞屋内。

中间两句“捲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诗人提到秋天日短夜长,人们自然而然地早早卷起窗帘休息,而夜晚则睡得更加安逸。这些描写都是在营造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突然记起。在这裡,“秦溪路”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许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万竿今正凉"则形容当下的景象,万竿之竹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清凉。这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画面,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日美好的追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捕捉,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舟行蕲黄间雨霁得便风有感

天青云白十分晴,帆饱舟轻尽日行。

江底鱼龙贪昼睡,淮南草木借秋声。

好山缥缈何由住,华发萧条只自惊。

莫怪时人笑疏懒,宦情元不似诗情。

(0)

自警

乳烹佛粥遽如许,菜簇春盘行及时。

草木欣欣渠得意,乾坤浩浩我何私。

怀材所忌多轻用,学道当从不自欺。

旦莫置规君勿怪,修身三省自先师。

(0)

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

北首褒斜又几程,骄云未放十分晴。

马经断栈危无路,风掠枯茆飒有声。

季子貂裘端已弊,吴中菰菜正堪烹。

朱颜渐改功名晚,击筑悲歌一再行。

(0)

老翁

老翁垂七十,不复叹头颅。

浩荡新渔艇,凋零旧酒徒。

严徐元衮衮,管葛亦区区。

独有欣然处,登山未用扶。

(0)

池上晚雨

乌纱白葛一枝筇,罨画池边溯晚风。

云叶初生高树外,雨声已到乱荷中。

凭阑顿觉氛埃远,回首方知暑毒空。

阅世万端惟小忍,何人更事似衰翁。

(0)

有感

温洛荣河拱旧京,从来人物富豪英。

报仇虽有楚三户,守节得无齐二城。

胡寇宁能断地脉,王师行复畅天声。

凤麟久伏应争奋,勉为明时颂太平。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