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大梧桐树,当檐引晚风。
半留山月到,更与野禽通。
子落知秋老,枝疏惜岁穷。
衰荣看欲尽,独立意谁同。
斗大梧桐树,当檐引晚风。
半留山月到,更与野禽通。
子落知秋老,枝疏惜岁穷。
衰荣看欲尽,独立意谁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以斗大的梧桐树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流转。
首句“斗大梧桐树,当檐引晚风”,开篇即以梧桐树的形象引入,强调了树之大,仿佛在庭院中引领着晚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梧桐树作为秋季的象征,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接着,“半留山月到,更与野禽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山月的出现,不仅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与野禽的“通”,则体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交流,展现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平衡。
“子落知秋老,枝疏惜岁穷”两句,诗人通过梧桐树的果实掉落和枝条稀疏,表达了对季节变迁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果实的掉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枝条的稀疏则暗示着岁月的尽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最后,“衰荣看欲尽,独立意谁同”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表达了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孤独感和对同类的理解与共鸣。这里的“独立意谁同”,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闻道孺人发已苍,母仪妇道总非常。
幽闲德比芝兰秀,贞静心如铁石刚。
孝养姑欢朝侍膳,忧祈夫疾夜焚香。
恒随令节供先祀,每赞凶年发义仓。
道路行人资饮食,闾阎茕独举婚丧。
抚存舅氏遗孤振,表率姻家阃政良。
教子成名看衣绣,抱孙传业见飞黄。
清时锡命来丹阙,晚景承恩在画堂。
冠簇翠珠双凤结,袍明霞帔五云章。
重重禄养来方厚,杳杳仙游去忽忙。
霜落宜男凋草色,云遮婺女暗星芒。
七旬高寿生无沗,一世荣名没有光。
新冢玉埋闲永夜,穹碑山立对斜阳。
题铭太史多称颂,执绋乡人重感伤。
我亦为诗扬盛美,千秋万岁永流芳。
《挽柳御史母孺人》【明·韩雍】闻道孺人发已苍,母仪妇道总非常。幽闲德比芝兰秀,贞静心如铁石刚。孝养姑欢朝侍膳,忧祈夫疾夜焚香。恒随令节供先祀,每赞凶年发义仓。道路行人资饮食,闾阎茕独举婚丧。抚存舅氏遗孤振,表率姻家阃政良。教子成名看衣绣,抱孙传业见飞黄。清时锡命来丹阙,晚景承恩在画堂。冠簇翠珠双凤结,袍明霞帔五云章。重重禄养来方厚,杳杳仙游去忽忙。霜落宜男凋草色,云遮婺女暗星芒。七旬高寿生无沗,一世荣名没有光。新冢玉埋闲永夜,穹碑山立对斜阳。题铭太史多称颂,执绋乡人重感伤。我亦为诗扬盛美,千秋万岁永流芳。
https://shici.929r.com/shici/QkhaQ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