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九》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九》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斗大梧桐树,当檐引晚风。

半留山月到,更与野禽通。

子落知秋老,枝疏惜岁穷。

衰荣看欲尽,独立意谁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以斗大的梧桐树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流转。

首句“斗大梧桐树,当檐引晚风”,开篇即以梧桐树的形象引入,强调了树之大,仿佛在庭院中引领着晚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梧桐树作为秋季的象征,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接着,“半留山月到,更与野禽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山月的出现,不仅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与野禽的“通”,则体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交流,展现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平衡。

“子落知秋老,枝疏惜岁穷”两句,诗人通过梧桐树的果实掉落和枝条稀疏,表达了对季节变迁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果实的掉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枝条的稀疏则暗示着岁月的尽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最后,“衰荣看欲尽,独立意谁同”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表达了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孤独感和对同类的理解与共鸣。这里的“独立意谁同”,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梧桐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过梅关·其二

去年二月出梅关,今岁承恩又复还。

碌碌尘途三十载,不知何日遂投闲。

(0)

东园偶成·其一

三十年来立要津,虚名惹得世人嗔。

独惭知遇恩难报,夜夜东林望北辰。

(0)

次韵酬大司马王公度四首·其三

仕路相知难得,笑他白头如新。

青眼始终垂顾,如公能有几人。

(0)

挽柳御史母孺人

闻道孺人发已苍,母仪妇道总非常。

幽闲德比芝兰秀,贞静心如铁石刚。

孝养姑欢朝侍膳,忧祈夫疾夜焚香。

恒随令节供先祀,每赞凶年发义仓。

道路行人资饮食,闾阎茕独举婚丧。

抚存舅氏遗孤振,表率姻家阃政良。

教子成名看衣绣,抱孙传业见飞黄。

清时锡命来丹阙,晚景承恩在画堂。

冠簇翠珠双凤结,袍明霞帔五云章。

重重禄养来方厚,杳杳仙游去忽忙。

霜落宜男凋草色,云遮婺女暗星芒。

七旬高寿生无沗,一世荣名没有光。

新冢玉埋闲永夜,穹碑山立对斜阳。

题铭太史多称颂,执绋乡人重感伤。

我亦为诗扬盛美,千秋万岁永流芳。

(0)

题岳阳楼二首·其二

楼外晴湖接紫冥,偶来登眺眼偏明。

包含南服乾坤量,吐纳东流造化情。

五岭只须常俯视,三苗何必费徂征。

凯还儗削君山石,细刻皇威纪太平。

(0)

西湖钱别瞿中书次钱学士韵三首·其三

凉雨初收九夏炎,竹亭燕坐喜安恬。

湖山笑我来游晚,风月因人到后添。

已觉功名惭召伯,岂誇词赋逼江淹。

酒酣不觉乾坤大,俯视吴山一发纤。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