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
眼恼儿里劣。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休分说。
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
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怎教宁帖。
眼恼儿里劣。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休分说。
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
此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通过对物象细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开篇“减塑冠儿,宝钗金缕双緌结”两句,用工整的文字描绘了一顶精致的发冠,其上装饰着宝石与金线编织而成的细腻花纹,展现了当时女性装扮的华丽与精细。
接下来的“怎教宁帖。眼恼儿里劣”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满,可能是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或情感的不适应,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情绪变化。
紧接着,“韵底人人,天与多磨折”两句,诗人通过音乐(韵)的深处,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命运的沉浮和考验,这里的“天与”可能暗示了一种宿命或是自然力量对人的影响。
最后,“休分说。放灯时节。闲了花和月”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喧嚣与纷争,选择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在特定的时节(放灯时节),诗人宁愿欣赏自然之美(花和月),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俗、寄情于景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之间寻求平衡的心理状态。
天山一脉西北肇,万里东来青未了。
伊吾之北月支南,千寻耸峙烟霞绕。
天功设险人力通,鸟道羊肠深且杳。
初循涧腹入峡口,渐陟峰腰依木杪。
登巅陡觉众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
崖悬坡滑石嶙峋,栏回路曲松环绕。
七十二盘冰雪凝,三百六旬晴霁少。
霏微空翠湿人衣,料峭余寒破春晓。
我来一步一惊喜,暂解征鞍憩岭表。
凭高回首风景殊,怀古思乡心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