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初定,欣看麦已秋。
两岐虚颂瑞,八口但消忧。
地薄难盈室,心劳岂植畴。
独怜春雨足,兼可望瓯窭。
布谷声初定,欣看麦已秋。
两岐虚颂瑞,八口但消忧。
地薄难盈室,心劳岂植畴。
独怜春雨足,兼可望瓯窭。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收割小麦的场景,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首句“布谷声初定”,以布谷鸟的叫声作为开篇,暗示着农事活动的开始,预示着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已经到来。接着,“欣看麦已秋”一句,表达了农人对于小麦成熟、即将收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秋季的到来。
“两岐虚颂瑞,八口但消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农人对丰收的期待与对家庭生活的担忧。两岐象征着丰收的景象,而“虚颂瑞”则暗示了这种景象可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解决家庭的生计问题。八口指的是家庭成员的数量,强调了养家糊口的压力。
“地薄难盈室,心劳岂植畴。”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农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土地贫瘠使得收成难以满足家庭的需求,而“心劳岂植畴”则表达了农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最后,“独怜春雨足,兼可望瓯窭。”这两句诗表达了农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春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而“瓯窭”则是指贫瘠的土地,这里表达了农人既希望有足够的雨水来滋养作物,又担心这些雨水不足以改变土地贫瘠的现状,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双重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