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柏岩禅师》
《赠柏岩禅师》全文
唐 / 周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bǎiyánchánshī
táng / zhōu

juéniànlíngshānhuìbiànxíng
lǎoláizhòngbìnghòujīngshēng

shíxiáncūnyuǎnxúnàipíng
duōniánbǎiyánzhùbǎiyánmíng

翻译
荒凉的寺庙不再是我依靠的地方,我将遍游灵山各处。
年迈时披着僧袍更觉沉重,病愈后研读佛经又有了生机。
出门乞讨食物,唯恐村庄太偏远,沿着溪流寻找,喜欢平坦的道路。
在柏岩居住多年,已忘记它的名字,只记得那里的生活。
注释
野寺:荒凉的寺庙。
绝:完全不。
依念:依靠的地方。
灵山:神圣的山。
会遍行:遍游各处。
老来:年老时。
披衲:披着僧袍。
重:沉重。
病后:病愈后。
读经生:研读佛经,重新有活力。
乞食:乞讨食物。
嫌:担心。
村远:村庄偏远。
寻溪:沿着溪流寻找。
爱路平:喜欢道路平坦。
柏岩:柏树环绕的岩石。
住:居住。
不记:忘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贺为柏岩禅师所作的《赠柏岩禅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野寺、灵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柏岩禅师的敬仰。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的宁静寺庙以及灵山这类神圣之地的怀念与探访。这些地方常常是古代僧侣修行的地方,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疾病的困扰,对佛法的依赖愈发深厚。"披衲重"指的是僧侣们穿戴的袈裟,而"读经生"则是指通过诵读佛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新生。

"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两句,描绘了僧侣为了获得生活所需而行乞食时,对偏远村落的不满以及对寻找溪水和平坦道路的喜悦。这里体现了禅师们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情怀。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则显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尽管长久居住在柏岩之中,但对具体的地名已经不再挂念,这反映了禅师对于世俗名相的淡漠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一位修行者对于自然、佛法以及超脱尘世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周贺
朝代:唐

周贺,[唐],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秋晓

一声林际天白,数点门外峰青。

昨夜雨来入梦,今朝叶落满庭。

(0)

允中老僧入山过冬

岁暮不知何处宿,深山雪底共围炉。

不因满眼儿孙好,那得孤身伴老夫。

(0)

赠采郎

古锦为囊背不离,词臣疏草逐臣诗。

閒同觅句来山顶,逢著山僧一局棋。

(0)

落花十首·其九

莺啼渐急如愁别,剩蕊残枝日又昏。

野老不知春去尽,犹将杯水奠花魂。

(0)

题作么山居十首·其四

仰卧星辰见,雪来白满床。

更添檐上溜,冰柱列成行。

(0)

大僧行

大僧结束何新鲜,锦裁窄袖黑貂缘。

出门三礼释尊前,翻身上马挥金鞭。

玉作刀头绒作鞯,疾如飞鸟轻如烟。

自言五上长安道,目视汉官如虱蚤。

归来依旧守空门,独立皂边添马草。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