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琅玕里一枝春,向客无言又似颦。
彷佛武陵溪上路,放舟何处觅秦人。
万琅玕里一枝春,向客无言又似颦。
彷佛武陵溪上路,放舟何处觅秦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桃花的独特风姿,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万琅玕里一枝春”,开篇即以“万琅玕”(竹子)衬托出桃花的独树一帜,仿佛在一片翠绿之中,桃花独自绽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一枝春”不仅指出了桃花的季节特征,也暗示了其在严冬之后的生机与希望。
“向客无言又似颦”,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的姿态。桃花面对来访的客人,似乎没有言语,却以一种含蓄而哀愁的表情吸引着人们。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桃花以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彷佛武陵溪上路,放舟何处觅秦人。”最后两句则通过联想,将桃花与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相联系,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意境。仿佛引导读者想象自己置身于桃花盛开的溪边,乘舟探寻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寻找隐居的秦人。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桃花美景的赞美,更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么。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駊騀。
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锁。
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