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下天题法曲新,书生赋奏太平春。
雕盘红袅宫花朵,赐与传胪第一人。
敕下天题法曲新,书生赋奏太平春。
雕盘红袅宫花朵,赐与传胪第一人。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宫词一百首·其七》描绘了一幅宫廷庆典的场景。"敕下天题法曲新",开篇即展现出皇帝对音乐创作的重视,"法曲"是古代宫廷音乐,"新"字暗示了创新或特别的曲目。接下来的"书生赋奏太平春",将书生(可能是乐师或文人)的才华与国家的太平盛世相结合,赋予了音乐深远的意义。
"雕盘红袅宫花朵",通过精致的雕花盘子和鲜艳的花朵,展现了皇家的奢华与富丽堂皇,同时也烘托出赐予的庄重氛围。"赐与传胪第一人"则是点明了诗的核心,"传胪"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名列前茅者,获得第一名的学子被赐予如此荣耀,寓意着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嘉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宫廷音乐为引,描绘了皇帝对文化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对优秀人才的表彰,体现了明朝宫廷生活的一部分。
江南羁客怀乡墅,晓起前轩对零雨。
清波满目如鉴中,绕岸高松十馀树。
砌旁芳草似汀洲,巉岩殿角飞红楼。
沈光倒影入浪底,宛是若邪溪上头。
薄雾疏烟迷近远,水色谁能辨深浅。
忽惊谢去尘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辇。
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
眼前景致偶相同,岂异仙术游壶中。
昔在谷子云,语妙气纵横。
遨游五侯间,谈笑临公卿。
丈夫伸知己,未必老一经。
怀宝迷其邦,古人谁谓平。
杨侯东州客,三岁不飞鸣。
杂沓二府书,缤纷委弓旌。
结靷西入关,长揖谢诸生。
风霜岂不永,意气故自轻。
伊昔惟一剑,蒯缑吐悲声。
当令代舍长,见我珠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