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
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
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
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
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
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
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
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登山的景象,以及诗人与之离别时的情感和对道法的执着。开篇"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通过远眺登山处的景色,传达出一份清幽与静谧,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了,春意萌动却又被大自然的苍茫所掩盖。紧接着"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则是对远方山庙中烟火氤氲,以及那些寄宿于此的行者生活的一种描摹,这里的“云深”和“寺宿”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第三句"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表达了对待在山中修行之人的关心,他们或许正在准备斋戒之事,而诗人则是通过诗歌来与这份道法相连,传递出一份精神上的契合。"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无论多次的别离,那些珍贵的记忆如同随身携带的麈尾一样,始终难以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人修行之路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文学与道法不可分割的执着。
晨起出蓟门,念卿万里客。
骢马锦连钱,嚼啮黄金勒。
卿行衔命有光辉,朝下初辞青琐闱。
西山晓翠凝琼佩,北阙睛霞艳绣衣。
纷纷相送蓟门路,丝绳玉壶泻春露。
今朝携手当蓟门,明朝相忆知何处。
登车揽辔志澄清,知卿慷慨自平生。
他时广海成功日,还忆蓟门临别情。
卞和得荆璞,献之以为珍。
当时不见信,弃置同凡珉。
任公钓东海,终岁无寸鳞。
一朝乃大获,厌足浙河滨。
丈夫遇有时,屈伸理相因。
黄金筑高台,青云登要津。
古来公卿贵,皆出畎亩民。
两生吾乡彦,读书非隐沦。
白日辞都门,归卧烟萝春。
努力崇进脩,人生岂长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