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宫清净思悠哉,颇似山林未肯回。
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
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
琳宫清净思悠哉,颇似山林未肯回。
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
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广州陈绎的诗,内容主要围绕着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琳宫中沉思的场景,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堂政务的适度参与和享受。他以董狐(史官)和马援(著名将领)的历史典故,暗示了自己的期待和责任,即希望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同时又不必急于投身繁重的征伐事务。
"琳宫清净思悠哉",诗人以琳宫的清幽环境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深思;"颇似山林未肯回",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表明诗人享受每日上朝的时光,且能在闲暇时品酒自乐。"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借历史人物表达对公正和责任的坚守,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期盼。
最后两句"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诗人反思人生,认为忙碌与安逸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身处都门(京城),也能在朋友相伴中找到平衡,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心境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士大夫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