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刑部尚书致仕》
《刑部尚书致仕》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íngshàngshūzhìshì
táng / bái

shíniánláiluòxiàdàoyuánlèiliǎng

xīnhuíyīnxiànghuànshìleshìxuánchē

quánjiādùnshìcéngmēnbànfèngshēnyǒu

wéishìmíngxiánrénhuìchángzhěbáishàngshū

注释
十五年:指诗人在此地居住的时间。
洛下:指洛阳,唐朝的繁华都市。
道缘:佛教用语,指与佛法的缘分。
俗累:世俗的牵绊或烦恼。
迷路心回:迷失方向后找回初心。
宦途:为官之路,仕途。
悬车:古人退休后会悬挂马车,象征不再出仕。
遁世:逃避世俗,隐居。
半俸:指退休后领取一半的俸禄。
资身:供给自己生活所需。
毗耶:古印度城市,佛经中提到的地方。
长者:尊称,此处指有德行的老人。
白尚书:人的名字,白居易曾任尚书,这里用作类比。
翻译
十五年来一直在洛阳生活,修行与世俗的牵绊如何权衡。
迷失方向后因向佛而找回自我,官场的事情了结后便退隐。
全家避世却从未感到烦闷,半份俸禄也足够维持生活。
只是我的名声和身份人们不理解,就像毗耶城的长者白尚书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十五年来生活的回顾与感悟。"洛下居"指的是在洛阳居住,"道缘俗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与世俗羁绊的困惑和纠葛。诗中通过"迷路心回因向佛"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一度寻求佛法以解脱世间烦恼,但随后又回到现实世界,处理官场事务。

"宦途事了是悬车"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态度,一切官职的事务都已结束,如同挂起的手车,不再使用。接着,"全家遁世曾无闷"和"半俸资身亦有馀"两句,展示了诗人的家庭生活与物质条件,尽管简朴但也满足。

最后,"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表明了诗人对于官职名衔的看法,即使别人不理解,他自己却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只是虚名,而他自己则以"白尚书"自称,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于功名利禄持平常心的态度。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汤涧松季子优选游泮

一箭穿杨便出奇,淩云志气可前知。

喜闻宪府垂青眼,不负当年羡白眉。

翊世共期天下事,发身多是少年时。

蓝衫舞趁春风暖,共乐堂前昼锦衣。

(0)

送陈海山节推池州

坐进金台同太仆,掘符天遣下池州。

我心欲托禺山月,送到中华最上头。

(0)

舟中即席和答何艮所明府

循吏千秋无续传,凤凰今复见鸣时。

莫言王道人心远,且听民谣载路辞。

一曲新诗闻沕穆,三杯立地到希夷。

典刑乡里孤踪在,清献当为百世师。

(0)

新卜广朗坪

云谷烟霞春尚浅,北寻广朗似清都。

萦纡石径人踪绝,断岸无桥俗亦无。

(0)

元旦试笔次丹山家兄韵

谁教风雨入新年,兴在残梅剩菊边。

幽思秪堪花共语,病容不与世争妍。

未将东海扁舟去,愿借西樵半榻眠。

自笑一官能早计,十年刚办买山钱。

(0)

池上乘阴

大树扶摇数十寻,常于午坐藉繁阴。

自从悟得观鱼趣,无复丝毫弄钓心。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