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柴门九不开,红尘飞过又黄埃。
无心暂住何曾住,有约能来及早来。
留客晚添煨芋火,怀人频上钓鱼台。
世间不少攒眉者,惟许先生去复回。
十日柴门九不开,红尘飞过又黄埃。
无心暂住何曾住,有约能来及早来。
留客晚添煨芋火,怀人频上钓鱼台。
世间不少攒眉者,惟许先生去复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与情趣。首联“十日柴门九不开,红尘飞过又黄埃”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闭门谢客、远离世俗尘嚣的形象,柴门九日未开,象征着对红尘世界的疏离与淡泊。次联“无心暂住何曾住,有约能来及早来”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随性自在的生活哲学,无论是无心停留还是有约来访,都体现了他对生活节奏的把控与内心的宁静。
后两联“留客晚添煨芋火,怀人频上钓鱼台”描绘了隐士待客的热情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晚添煨芋火,不仅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细心照顾,也暗示了闲适恬静的生活氛围;而“怀人频上钓鱼台”,则通过频繁登台钓鱼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在。
尾联“世间不少攒眉者,惟许先生去复回”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既是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对其能够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肯定。在繁忙与焦虑的世态中,能够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极为难得的。这里“先生”一词,不仅指代了具体的某个人,也泛指那些能够坚守内心、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万古商于地,凭君泣路岐。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誇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虚斋坐清昼,梅坼柳条鲜。
节候开新历,筋骸减故年。
振衣惭艾绶,窥镜叹华颠。
独有开怀处,孙孩戏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