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与岸平,初月出溪明。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溪明。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
--
--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初月下的溪流风光。开篇“春溪与岸平”,即刻画出一幅平静的溪水与岸边和谐相处的画面。“初月出溪明”则是月亮如洗,刚好升起,照亮了溪流,使得溪水更加清澈。
接着,“璧彩寒仍洁”和“金波夜转清”,通过对比璧玉之色与寒意,以及金波在夜晚的清澄,强调了月光下的溪水不仅清澈,而且纯净无瑕,如同宝石一般。
“孤光远近满”表达了月光洒满整个溪谷,“练色往来轻”,则是溪水在月光下流动时的景象,水波如织网般轻柔地展现。
最后,“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诗人在赏析这份美景之余,不禁沿着岸边的兰草和柳树,缓缓行走而至一个名为“柳城”的地方,这里的“望望”与“依依”更添了一份悠闲自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月光、溪水、山谷等自然元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夜景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赞赏。
淅淅萧萧瑟瑟,疏疏密密,整整斜斜。
算有三分墙角,数点窗纱。
响茅檐、风敲断竹,迷野渡、月上平沙。浪相誇。
瑶林琼树,种玉人家。嗟嗟。
闭门高卧,羔儿无分,且吃团茶。
翘首天涯,空吟冰柱忆刘叉。
盼书邮、浮沉征雁,寻驿使、冷落梅花。问君家。
剡溪不远,可泛星槎。
左手把杯酒,右手握刀镮。
快哉吾欲浮白、醉即舞双丸。
读罢一编遗史,断尽千秋公案,怒发每冲冠。
椎铁击秦政,挝鼓骂曹瞒。而今事,增一笑,总般般。
人情大抵难测、翻覆似波澜。
休问英雄竖子,富贵合输公等,已矣复何言。
仰视四天白,长啸倚栏杆。
雪霁燕关,有吴客将归,越吟萧索。
池塘草色,梦入君家康乐。
偶携书剑,逐寒烟、壮游河朔。
从市中,狗屠击筑,相看酒垆酬酢。千里春风垂橐。
叹秦川公子,梁园栖泊。长门价贱,谁识临邛摇落。
仲宣憔悴,赋登楼、仗凭春屩。
且作达,放歌湖海,莫问人情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