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酿雨风散之,时复风静雨丝丝。
已欣二麦天浆沃,更蕲三月甘膏垂。
徊徨自怜还自问,古云知足者为谁。
山云酿雨风散之,时复风静雨丝丝。
已欣二麦天浆沃,更蕲三月甘膏垂。
徊徨自怜还自问,古云知足者为谁。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云雾与风雨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雨水的期盼与自我反思。首句“山云酿雨风散之”,形象地展现了山中云雾凝聚成雨,随后被风吹散的动态过程。接着,“时复风静雨丝丝”则细腻地描绘了在风停之后,细雨如丝般缓缓降落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两句,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两句“已欣二麦天浆沃,更蕲三月甘膏垂”,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喜悦之情。他欣喜于雨水滋润了即将成熟的二麦,期待着更多的甘霖降临,以确保农作物的丰收。这种对自然界的感恩与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徊徨自怜还自问,古云知足者为谁”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在徘徊自怜之余,不禁自问:古人所说的知足之人,究竟是谁呢?这句诗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面对生活的得失时,如何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官舍若幽居,四围山水绿。
中有超诣士,簿书厌拘束。
邂逅文字饮,交契如金玉。
朱弦发清音,纹楸理新局。
一杯复一杯,夜阑更秉烛。
木落天宇宽,蟹肥酒初熟。
相期壮观游,凭高重送目。
勿令儿曹知,此味我所独。
仪真在昔发运司,承平旧事犹可稽。
岁漕东南六百万石米,自淮入汴趋京师。
周原六辔光陆离,建台想像因遗基。
水浮陆走舟车驰,转输十九资残寇。
古今事异吁可悲,民力已困国不支。
长才入幕宜深思,皇华使者须良规。
别驾推前辈,当家得后昆。
零丁问防墓,高大复于门。
达观吾忘我,儒风子又孙。
闾阎耆旧尽,能复典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