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推前辈,当家得后昆。
零丁问防墓,高大复于门。
达观吾忘我,儒风子又孙。
闾阎耆旧尽,能复典刑存。
别驾推前辈,当家得后昆。
零丁问防墓,高大复于门。
达观吾忘我,儒风子又孙。
闾阎耆旧尽,能复典刑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宰所作的《挽雷处士》,通过对古风词采的鉴赏,我们可以探索其深意。
"别驾推前辈,当家得后昆。零丁问防墓,高大复于门。"
诗人开篇便以家族世代相传的方式,表达了对先祖的尊崇与怀念之情。"别驾"与"当家"指的是家庭中不同辈分的人物,而"推前辈"和"得后昆"则是对这些人物的肯定和敬仰。而"零丁问防墓"描绘了诗人对先祖墓地的探访,表达了对祖宗的思念。"高大复于门"则可能暗示家风的恢弘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达观吾忘我,儒风子又孙。"
这两句则转向个人内心世界,"达观"一词常用于形容宽广无边的情感或境界,而"吾忘我"可能表达了诗人在追寻家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对个人的超越与忘我的态度。"儒风子又孙"则指代诗人自己,表明他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
"闾阎耆旧尽,能复典刑存。"
最后两句,"闾阎耆旧尽"可能暗示了家族遗产或家风已经消散殆尽,而"能复典刑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恢复古代典章制度和法律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先祖墓地的探访,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尊崇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个人在追寻家族精神遗产时所体验到的超越自我之情感。诗中充满了对古代儒家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于能够恢复并维护这些优秀传统的期盼。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