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宇写澄瀛,丹台接化城。
岸形临水断,楼势倚江清。
潭月窥僧定,风潮杂梵声。
禅居得清静,况乃事长生。
绀宇写澄瀛,丹台接化城。
岸形临水断,楼势倚江清。
潭月窥僧定,风潮杂梵声。
禅居得清静,况乃事长生。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绀宇写澄瀛,丹台接化城”开篇,将焦山的寺庙比作仙境中的建筑,暗示其超凡脱俗之感。接着,“岸形临水断,楼势倚江清”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焦山与水、与江的和谐共存,楼阁在江边的倒影与清澈的江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潭月窥僧定,风潮杂梵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主题。潭中之月仿佛窥视着僧人的冥想,而风声、潮声与梵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最后,“禅居得清静,况乃事长生”表达了诗人对焦山禅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认为在这里不仅能够获得心灵的清净,还能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焦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宗教与哲学融合的独特审美情趣。
山行无晨暮,日暝崖谷昏。
哀猿落客泪,永路惊旅魂。
凭陵高山巅,俯视大江奔。
迥环岛屿合,萦转洲渚屯。
行云赴楚天,飞鸟下蜀门。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
忆昔李氏末,烟尘暗中原。
奸雄竞草窃,割据穷海根。
干戈百年后,见此败屋垣。
我来属清秋,登览无俗喧。
山深虎豹归,水静蛟鼍骞。
临风独笑吒,浩荡欲飞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