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昏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匊。
外泽中乾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昏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匊。
外泽中乾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这首词作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它描绘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开篇“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表达了诗人对于邺侯珍藏书籍而自己却无暇触碰这一事实感到叹息,并强调了自己每天阅读书籍的习惯。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昏花悬两目”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微光之下仔细研读文字,甚至到了眼睛疲劳不堪入目的程度。这里,“短檠”指的是书案或书架上的小灯,“细如毛”形容字迹的精细,而“怪底昏花悬两目”则透露出诗人阅读时的专注和投入。
接下来的“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依靠与信任,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名留青史。这里,“王母杖”是神话中王母娘娘手持的仙杖,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则描绘了一幅荒废古城的景象,其中“荒城古堑”表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而“碧叶丛低红菽粟”则是对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细腻刻画。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则通过季节的更迭来比喻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不断追求,不断吸收如同农作物在不同季节中的成长。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和保护之情,同时也指出了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会对知识传承造成损害。
最后,“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匊。外泽中乾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告诫其要珍惜和保护这些知识财富,不应轻易丢弃。而“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中的“鸡壅”、“桔梗”都是药材,而“堇也”是指一种草本植物,这些比喻表明即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习、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渴望,以及他个人对于历史与自然的深刻体认。
长日无所为,高卧聊自如。
清风拂庭树,萧萧窗户虚。
旷逸追羲皇,粹和反华胥。
畅然物外游,谓若天下无。
方今少阳交,田野东作初。
壮者固不暇,老者日竞趋。
胡为乃自便,徐徐以于于。
从吏代力耕,饱食良自娱。
事贤庇敏政,宿官特多馀。
念兹寄幽閒,未觉劳簿书。
但恨不可雕,正当砭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