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维舟日未曛,越江从此路初分。
酒酣南浦闻骊唱,梦远西堂忆雁群。
草阁呈秋来爽气,石床过雨绝尘氛。
青山堪卧那堪别,祗自将心愧白云。
野寺维舟日未曛,越江从此路初分。
酒酣南浦闻骊唱,梦远西堂忆雁群。
草阁呈秋来爽气,石床过雨绝尘氛。
青山堪卧那堪别,祗自将心愧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与心境,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首联“野寺维舟日未曛,越江从此路初分”,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间,诗人独自在野外寺庙旁停泊船只,太阳尚未完全落山,预示着即将踏上新的旅程,与友人分别。此处以“日未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
颔联“酒酣南浦闻骊唱,梦远西堂忆雁群”,进一步描写诗人与友人在南浦饮酒话别的情景。酒至微醺,骊歌响起,触动了离别的思绪,诗人仿佛在梦中回到了西堂,回忆起与雁群相伴的日子。这里运用了“骊歌”这一意象,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同时通过“梦远”与“雁群”的联想,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颈联“草阁呈秋来爽气,石床过雨绝尘氛”,转而描绘诗人离开后所见之景。草阁在秋天的清爽气息中显得格外宁静,经过雨水洗礼的石床则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尾联“青山堪卧那堪别,祗自将心愧白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面对青山,诗人本想在此安卧,却因离别而感到难以承受。最后,他只能将心中对白云的愧疚,寄托于对友人的思念之中。这一句既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是对自己未来孤独生活的担忧,情感深沉而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离别诗。
今代如尧代,徵贤察众情。
久聆推行寔,然后佐聪明。
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
词人求作称,天子许和羹。
御柳凋霜晚,宫泉滴月清。
直庐寒漏近,秋烛白麻成。
玉殿移时对,金舆数侍行。
赐衣香未散,借马色难名。
时辈何偏羡,儒流此最荣。
终当闻夑理,寰宇永升平。
沈沈清暑夕,星斗俨虚空。
岸帻栖禽下,烹茶玉漏中。
形骸忘已久,偃仰趣无穷。
日汲泉来漱,微开密筱风。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